麥弗遜式懸掛和多連杆哪個好(經常被瞧不起的麥弗遜)
2023-05-31 06:11:23
經常被瞧不起的麥弗遜,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麥弗遜式懸掛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懸掛形式,主要是成本低、佔用空間小的優點,剛好符合家用車的屬性,所以人們對麥弗遜的印象主要是廉價,其實這麼想也沒錯,畢竟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但是成本是一方面,調教又是一方面,所以麥弗遜也有更細緻的分類,調教成本不一定低。當然今天不談成本,主要說說優缺點。
1.傳統麥弗遜
目前大部分車型上都是使用的這種形式,這種形式優點就是佔用橫向空間小,可省下更多的機艙內空間,布置更多的部件;其次就是成本低了,零部件較少,彈簧和減震器一體,一個下擺臂,兩個襯套,而且轉向節的體積與造型也相對簡單,自然就省錢了;最後是槓桿比高,槓桿比其實對於用戶關係不是很大,主要是工程師的層面,槓桿比高簡單理解就是懸掛中各種部件的「效率」更高。
除此之外就要說缺點了,第一就是下擺臂的力與力矩耦合複雜,想要調教出舒適與操控相兼顧的屬性,難度會更大,所以也就引申出了第二點,車輪的外傾特性差,也就是說在速度稍快的情況下車輛轉彎,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小的程度會更大,操控性能也就必然受到影響了,然後就引申出了第三個缺點,白車身塔頂所受的橫向力更大,操控性能就是這麼被影響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改裝會給塔頂加上橫向穩定杆的意義;還有一點是會擴大「扭矩轉向」的影響,因為本來就受傳動軸不等長的扭矩差原因,操控就會受到影響,而麥弗遜受制於結構,又會進一步把力矩傳遞到轉向拉杆上,所以就又加重了扭矩轉向的影響。
2.轉向節分體式的麥弗遜
這種形式非常少見,一般都是出現在高性能的前驅車上,比如像思域的TYPE-R,所以我們只做簡單的了解。優點同普通的麥弗遜相差不大,都是結構簡單、省空間、槓桿比高,同時它的扭矩差效應,也好於傳統麥弗遜。這時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優點中沒有提到成本低,沒錯,這種分體式轉向節的麥弗遜,比普通的成本要高,因為這種形式用於高性能前驅車,所以會更注重簧下質量,所以一般都會採用成本更高的鋁合金材質,同時由於轉向節分體,例如球鉸這種連接件也會拉高成本,所以成本高是他的第一個缺點,第二個缺點就是它的操控性能依然不好,但是相比普通式會有提升。
3.下擺臂分體式的麥弗遜(雙球節式)
雙球節式懸掛相信朋友們都是從寶馬開始聽說的,而且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講過了具體的結構,優點當然是省空間、槓桿比高,同時它的虛擬主銷下點還具有可變的特性,能夠進一步優化操控特性,增加車輛的操穩性;同時之前說到的車輛的外傾特性差的缺點,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增大轉彎中的車輪接地面積;同時因為硬點更多,對於車身俯仰的控制,也就是平時說的「點頭」,在不進行彈簧剛度的加強下就能做到更好的抑制,如果換上剛度係數更大的彈簧,效果又會進一步提升。相比來說它的缺點就更少了,主要就是成本高了,鋁合金的材料和多出的球鉸,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調教」成本,也就是各種硬點的參數位置等,也拉高了整體的成本。
4.「雙球節變形』式的麥弗遜
其實這種我們之前也說過,就是保時捷的那篇文章,因為這種形式優點當然是槓桿比高,還有極致的省空間,因為減震器可以布置的更靠下,同時還不需要考慮傳動軸,所以即使保時捷的車頭很扁平,但它同樣能夠「塞」進去;其次就是因為他是「雙球節」變形而來,所以「抗點頭」的效果也會更好。缺點相信朋友們也能夠推斷出來,就是成本高,分體式結構的開模與連接襯套,都是成本的體現;其次是舒適性差,當然跑車對於舒適度的要求比較低,同時賽道的路況也要好於正常的道路,所以這個缺點就不太重要了。
其實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要為麥弗遜洗白,受制於結構特性,它的操穩性和舒適度的上限肯定是不及雙叉臂和多連杆的,但之所以麥弗遜應用廣泛,就是因為家用車不需要過多的考慮它的缺點。但是麥弗遜的調教相對於雙叉臂更難也是無疑得,因為硬點數量本來就少,還想實現「更好、的底盤質感」,所以付出的成本也並不一定低。
(文/澤宇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