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祛寒溼的方子(孫思邈提出春季要)
2023-05-31 06:53:46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就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天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適合春天吃的「甘」味食物有哪些呢?現為你推選八種適合春季食用的「甘」味食物,總有一種適合你!
山藥:健脾益氣,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巨嗜細胞的吞噬作用,及時「消滅」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因此,平素容易出現多汗、反覆感冒的氣虛患者在春季更應該格外注意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春天氣候乾燥,山藥中所含的粘液蛋白還有助於保持消化道、呼吸道的潤滑。
紅棗: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民間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的說法。這是因為大棗能益氣健脾,可以促進氣血生化,氣血充足便可面色紅潤,皮膚潤澤。同時,大棗中所含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有機酸及磷、鈣、鐵等物質能促進皮膚細胞代謝,有助於保持肌膚光澤。
蜂蜜: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改善睡眠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燥乾咳、腸燥便秘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經常食用蜂蜜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而且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氣血虧虛者。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蜂蜜所含的葡萄糖、維生素以及磷、鈣等物質能夠滋潤神經系統,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起到增加食慾、改善睡眠的作用。
金橘:富含維生素C,預防感冒
中醫認為金橘味甘,性溫,具有理氣、解鬱、化痰、醒酒等功效。民間有「金橘不知感冒」的說法,意思是說金橘有很好的預防感冒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金橘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揮髮油、金橘甙等活動物質以及鈣、磷等微量元素,還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B的含量是其他柑橘所不及的。維生素C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小米:健脾、養胃、助眠
小米味甘,具有健脾、養胃、助眠、益五臟、補虛損的作用。小米粥色澤金黃,有「黃金粥」的美稱。小米中營養素種類及含量均高於大米,小米還含有一般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也是穀類之最,色氨酸具有調節睡眠的作用,所以,小米粥又有「安神粥」之稱。
松子:扶正補虛、潤肺止咳、潤膚養顏、滑腸通便
中醫認為松子味甘、性溫,具有滋陰潤燥、扶正補虛、潤膚養顏、滑腸通便的功效,特別適合身體虛弱、便秘等病患者食用。清代名醫王士雄對松子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補氣充肌,養液熄風,耐飢溫胃,通腸闢濁,下氣香身,最益老人,果中仙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松子的通便作用非常緩和,不會傷及人體的正氣,因而特別適合年老體弱、病後、產後的便秘者食用。
燕麥:益肝和胃,輔助降低血脂,有益血管健康
中醫認為,燕麥性味甘、性平,有益肝和胃之功,適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食少納差,大便不暢等患者食用。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燕麥營養價值豐富而全面,其蛋白質、脂肪、維生素E、膳食纖維以及鈣、鎂、鐵、磷等礦物元素含量均高於其它穀類作物。燕麥所含有的油酸、亞油酸、皂甙、卵磷脂以及鈣、鎂、硒等礦物質,均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糙米:營養價值高於精米,能「和五臟、好顏色」
中醫認為糙米味甘、平、無毒,主通腸開胃,下氣,磨積塊。糙米中的營養成分要比白米豐富得多。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對糙米的胚芽與米糠進行了化驗與分析,結果發現10克糙米胚芽中竟含有驚人的營養成分:蛋白質3克,脂肪(植物性)1.2克,維生素B1、B2、B3等2.5克,維生素E1.8克,維生素C50毫克,維生素A50毫克,菸鹼酸250毫克,葉酸250毫克,鋅20毫克,鎂15毫克,鐵20毫克,磷15毫克。據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糙米具有「和五臟、好顏色」的妙用。(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