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建議(這些縣級市何以)
2023-06-15 10:22:38 2
進一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建議?近期,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江蘇省崑山市,浙江省義烏市、慈谿市和福建省晉江市4個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突破100萬,成功拿到了大城市「入場券」,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進一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建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進一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建議
近期,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江蘇省崑山市,浙江省義烏市、慈谿市和福建省晉江市4個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突破100萬,成功拿到了大城市「入場券」。
在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四個縣級市強勢躋身大城市彰顯了縣域經濟的巨大潛力,也給未來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
產業人口實現良性互動
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城鎮化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05座大城市,以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為主,崑山、義烏、慈谿和晉江4個縣級市也驚喜「入圍」。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根據統計,目前崑山城區人口達到141.43萬人,義烏城區人口達到118.42萬人,慈谿城區人口達到106.19萬人,晉江城區人口達到101.25萬人,都跨過了Ⅱ型大城市的門檻。
崑山、義烏、慈谿、晉江率先突圍並不意外。改革開放以來,這4個縣級市始終是縣域經濟的「排頭兵」。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人口規模與經濟活躍度高度相關。本次4城晉級大城市,主要得益於當地發達而有特色的產業、開放的經濟結構以及大規模的人口流入。
崑山是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基地、義烏是全球小商品製造集聚生產基地、慈谿是小家電全產業鏈生產製造基地、晉江是運動服飾與運動鞋生產製造基地。由於地處東部沿海地區,4個縣級大城市的進出口總額都超過了千億規模。
外商投資活躍或民營經濟發達也是這四座城市的共同特徵。崑山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多、臺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晉江培育的市場主體已超過26萬戶、上市企業50家,民營經濟對稅收、GDP、研發投入、城鎮就業、企業數量等的貢獻超過九成。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說,這些地方發達的實體產業,帶來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和頗具吸引力的發展預期,使得人口持續流入,規模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彰顯縣域經濟巨大潛力
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義烏模式」「晉江經驗」是兩個亮眼的概念。
義烏由「雞毛換糖」開始,發展小商品經濟,推動商業資本向製造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擴張,推進區域經濟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晉江則咬定實體經濟不放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道路。
崑山和慈谿的成功也不例外。崑山抓住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兩大產業,扶搖直上。慈谿則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獲得「家電之都」「軸承王國」「輕紡基地」等美譽。
4座「超級縣城」的成長路徑折射出城市化發展路徑的多元性與可能性,彰顯了縣域經濟極為可觀的發展潛力。若能夯實產業基礎,突出特色、建立優勢,一座城市崛起、壯大的機遇始終存在。
當前,我國城鎮化已進入中後期發展階段。2021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王勝軍表示,從增量看,我們還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城鎮每年新增上千萬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4個縣級市之後,還有浙江省瑞安市、江蘇省江陰市等24個縣級市屬於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中等城市,我國大城市名單「擴圍」後勁充足。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速,越來越多的城市將躋身大城市行列。
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託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宏皓髮文認為,應拋棄過去集中火力只發展大城市的思路,充分挖掘縣域經濟潛力。
在城市群、都市圈中探尋融合發展之道
在人們紛紛點讚4座縣級市突圍「升級」的同時,一些冷思考也浮現出來:縣城承載上百萬人口,「小馬」能否拉得動「大車」?
長期以來,縣城普遍面臨著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的情況,其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能力水平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間仍存在明顯差距。縣城躍升成為大城市後,人口的快速增長給城市管理服務帶來的壓力也將與日俱增。
多位專家指出,一些縣城應該在因地制宜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滿足廣大居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積極融入大城市的發展體系,向城市群、都市圈借力。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馮奎認為,對城市群與都市圈範圍內的縣,應藉助城市群與都市圈的力量實現城鄉融合;對較為偏遠的縣,應強化縣域與中心城市的連接,增強縣域的綜合服務能力。
有觀點認為,我國現發展階段,縣域經濟必須轉而依託城市群的賦能,以大拖小,才有機會突破發展的天花板。
2021年,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賽迪百強縣榜單顯示,百強縣在城市群、都市圈內分布數量多、呈現集聚化特徵。
其中,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等五大城市群百強縣數量達到81個,成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近半數百強縣分布於上海、杭州、武漢、南京、青島等都市圈內。
城市群發展對縣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啟發著縣域經濟應融入城市群的發展格局,不斷向以都市圈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經濟靠攏。
原新等專家認為,對於中國20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來說,應該秉持多樣性原則,針對不同的區域,結合地方發展特點,探索適合本土化發展的特色路徑。(記者 黃江林 劉惟真)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