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市放管服改革方案(遼寧省海城市放管服)
2023-06-15 02:18:10 2
海城市北海集團生產車間
今年,遼寧省海城市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全國百強縣榜單中名列第96位,這得益於海城市為發展縣域經濟而付出的諸多努力。
改善行政管理 加速產業升級
海城市積極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建設了高標準的政務服務中心;持續擴大開放領域,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6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也大幅增長。
開展「重強抓」專項行動
今年以來,海城市認真貫徹落實遼寧省委、省政府及鞍山市委、市政府「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精神,緊盯目標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層層傳導壓力,促進了各項工作有力開展。按照省、市要求,海城市第一時間成立了「重強抓」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梳理出重點任務230項;領導團隊副職以上幹部帶著任務書、作戰圖和紀實簿,深入園區、鎮區,現場解決問題,確保所有任務按時間節點完成。在解決問題上,海城市建立了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切實做到了任務清晰、責任到人,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深化「放管服」行政改革
今年,海城市持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並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執行較好而獲國家通報表揚、獎勵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000畝。海城市還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精簡比例達91.8%;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工商登記等收費項目20餘項,清理中介服務事項25項,減輕企業負擔1000餘萬元。
海城市對外開放領域繼續擴大,引進外貿代理公司24家,一批重點外資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佔地20萬平方米的西柳國際物流園、綜合物流保稅中心加快建設,大連海關(西柳)監管區即將啟動運行。
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海城市組建了6個專業招商小組,在南京、石獅等地常駐招商。今年以來,全市新增註冊企業1688家,科技型企業發展至93家,實現個轉企197家;累計籤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60個,其中有40個項目超億元,以總投資74億元的華銳風電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深圳君豪集團酒店及商住項目為代表;開復工億元以上的63個項目中有27個為新開工項目,新加坡佳通集團騰鰲溫泉健康產業城、南臺國際箱包城、中奧集團奧體城等一批歷史遺留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海城市大力發展紡織服裝加工產業,日本潤豐織造、浙江嘉善晟合紡織印染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圍繞打造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目標,加速推進菱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菱鎂礦山資源整合。今年前三季度,海城市菱鎂產業實現稅收15.7億元,精細化工產業實現稅收1.37億元,鋼鐵深加工產業實現稅收1.18億元,園區、鎮區共實現稅收30.4億元。
建設高標準服務中心
政務服務中心是海城市重點建設的高標準「一站式」政府服務中心。服務中心佔地2萬平方米,內設274個辦事窗口,窗口人員按規範統一著裝,公共大廳監控與鞍山監控中心聯網;科學設置分區,涵蓋了8890便民服務平臺、幫辦代辦服務中心、開標室、醫務室、母嬰室、超市、會議廳等,兼有政務服務、黨建、歷史文化展示等功能。如今,中心已進駐審批服務事項270餘項。下一步,海城市將按照遼寧省「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要求和鞍山市對縣區、開發區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相關要求,儘快實現政務服務平臺聯網運行。
建立新型體制 做強鄉鎮財政
今年1月,海城市出臺了《海城市鎮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4月,海城市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意見》文件精神,對《方案》作出調整和完善:收入增量最大限度向鄉鎮傾斜,將3年內鄉鎮新增財力全部留給鄉鎮;每年從市本級支出中增加轉移支付資金3946萬元補助經濟困難鄉鎮;調整了上解和補助政策,按照核定的收入基數、財力來源和支出基數測算各鎮上解和補助基數,基數確定後3年不變;在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工作中,市本級僅扣除土地出讓金應提取的農發基金、教育基金和上解省財政部分,其餘全部留給鎮,鎮徵收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也可自行支配。
海城市還出臺了「飛地」政策,對招商引資落到「飛地」的項目投產後實現的稅收收入,市裡與招商鎮分享;制定了「總部經濟」政策,對於將總部遷入海城市區的企業,對企業原在鎮給予補助;實施了「招商獎勵」政策,對引進投資過億元項目的鎮實行分檔獎勵;設立了「獎勵基金」,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指標的鎮,一次性給予不同額度的獎勵。
海城市各鎮早在1986年就設立了各自獨立的金庫。2006年,為便於統計全市收入,各鎮金庫被市裡代管。今年5月,海城市下發了《關於將鎮(區)金庫移交給鎮(區)財政管理的通知》,將各鎮金庫移交給鎮財政部門自行管理。
通過建立新型財政管理體制,海城市各鄉鎮發展經濟、壯大財源、增加收入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規範項目審批 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海城市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設思路、一套系統的工作體系。
推進簡政放權
海城市原有行政審批項目358項,經過清理規範,取消和調整(合併)行政審批項目139項,現保留行政審批項目219項,精簡比例達39%。海城市還將服務事項最大限度下放到基層,力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目標。
2014年起,海城市全面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等「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企業登記數量明顯增加。在企業註冊登記工作中,海城市對標江蘇「3550」改革,力爭實現企業註冊3個工作日內審核通過。
海城市還完善了代辦服務體系,由審批局成立了幫辦代辦中心,建立起以審批局為中心、以各鎮區(園區)為分中心的「三位一體」代辦服務體系,明確了各鎮區(園區)的代辦科室和代辦員,印發了代辦員考核辦法。審批局制定代辦員培訓方案、優化審批流程,以實現各項手續在最短時間內辦結。
重視營商案件辦理
海城市出臺的《海城市營商投訴案件辦理工作辦法(試行)》,對營商投訴案件辦理工作流程進行了規範,切實提高了案件辦理效率。今年,遼寧省、鞍山市交辦的19件重點營商投訴案件,海城市已辦結7件、申請辦結2件、正在辦理3件;涉及24個市直部門或鎮(區)、標的額達4385.53萬元的62件「執行難」案件,已辦結32件。
加強營商環境監督
海城市設置了營商環境投訴舉報熱線,註冊了營商監督系統公眾號,構建起全方位的營商環境監督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制定了《海城市貫徹落實專項督查檢查工作實施方案》,梳理形成了《海城市深化營商環境建設整改任務清單》,並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專項督查和問題整改工作。
未來,海城市將在政策制定、平臺建設、執法監督等多個方面進行強化,力爭實現營商環境優秀市目標。
(作者:記者 王官波)
海城市國稅部門工作有序運行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