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腳尖先著地還是腳掌先著地(跑步時前腳掌著地為什麼是最合理的著地方式)
2023-06-15 01:25:05 3
每個人的跑步姿勢大體相同,但又有細微差別。
差別最大的地方是腳掌的著地方式。有的人前腳掌著地,有的人腳跟著地,也有全腳掌著地的。
全腳掌著地又叫腳中部著地,即腳跟和前腳掌同時著地,也叫做「獨角獸著地」,但現實中極少發生。
所以著地方式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腳掌著地和腳跟著地的區別。
腳跟著地
腳跟著地
每個習慣了自己跑步姿勢的人,都會認為自己跑步的著地方式是最好的。畢竟,你認為前腳掌著地是合理的,但也有人用腳跟著地跑了一輩子,他也沒有覺得不舒服。
不過撇開個人的跑步習慣,如果從人類腳的生理結構和跑步的原始形態來說,前腳掌著地卻是人類跑步時最合理的著地方式。
前腳掌著地的生理依據:腳的結構和功能
人類的腳是「結構滿足功能」的神奇完美例證。
一、腳的結構:腳部由26塊骨骼、33個關節、107根韌帶、19塊肌肉、38根肌腱組成。是整個人體的避震系統。
汽車如果沒有了避震彈簧,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會造成車上零部件的極速損壞,甚至造成整車散架。腳的避震結構,也很好地保護了人體在走路和跑步時,不受到來自地面反作用力的傷害。
二、腳部結構的功能作用:
1、通過拱形結構來承受人全身的重量,通過塌陷變形來減緩腳落地時的衝擊力;
2、足弓具有的彈性在其伸展過程中,將著地被壓縮時聚集的能量釋放為動能。
3、大腳趾骨和蹠骨承受著地時的大負荷,會變得越來越大;
4、其他小骨頭幫助感知腳的位置和狀態,不能用來承受衝擊力。
腳的這種結構和功能,決定了違背腳部自然結構的任何動作都會帶來損害,並降低動作效率。
前腳掌著地的優點
一、前腳掌著地的必要性:
前腳掌著地是唯一自然的著地方法。身體前傾之前都必須將身體重量轉移到前腳掌上。腳後跟著地多了腳跟過渡的動作而產生延遲,即增加了著地時間,降低了速度。
二、前腳掌著地的好處:
1、吸收落地產生的衝擊力;
2、使肌腱的彈性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減少著地的衝擊力和能量消耗。
三、足跟著地的負面作用:
將腳弓的彈性系統這一完美的運動結構棄之不用,使踝、膝、髖關節直接承受跑步產生的衝擊力。
兩個前腳掌著地的跑步形態:
一、赤腳跑
赤腳跑時,人們自然地會選擇前腳掌著地。在一些古老巖畫中也可以看得出來,畫中的原始人類的跑步動作大多是以前腳掌著地。原始人沒有鞋,跑動時更依賴身體的自然結構。
1、 赤腳跑證明:前腳掌著地比較舒服。
2、從赤腳跑可以發現:
用腳跟著地,腳會很疼,而且跑得慢;
用前腳掌著地,不但舒服,而且合情合理。
二、原地跑
人們在原地跑時,也會自然地採用前腳掌著地的方式。如果用腳後跟著地,你會發現動作很生硬,而且不會長久。
這兩個跑步的原始形態說明了:最佳的跑步運動姿態應很好地利用人體的自然結構,而不是與之相違背。
怎樣做到前腳掌著地?
如果是慢速跑,前腳掌著地和腳跟著地的動作差別不大,對身體的影響也不明顯。如果已經習慣了腳跟著地的跑步方式,也不必刻意去改變。
但如果對跑步速度有所要求,著地方式還是前腳掌著地比較合理和經濟,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最小。
要做到前腳掌著地,要在跑步中有意識地用前腳掌觸地,落地點不要超出身體重心。如果已經習慣了腳跟著地,為避免可能引起的受傷,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學習和養成前腳掌著地的動作習慣。
跑步關注 :WX公眾H:跑步之心
上一篇:跑步讓人學會體驗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