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東部有哪些城市(什麼是青島山東經濟最強)
2023-06-15 11:21:40
青島,一座來了三次的北方城市。
每一次來青島,我都忍不住問自己,什麼是青島?
這大概是中了「什麼是武漢」的毒了,對一座城市的興起、發展、沉澱,不論是歷史還是自然,總有著深深的探知欲望。
青島,雖不是山東的省會城市,但知名度在國內旅遊城市排行中遙遙領先。
青島別稱島城、琴島、膠澳,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半島東南、東瀕黃海,是山東省經濟中心、也是中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遊城市。
提到青島,有關它的名譽、頭銜與讚美甚多。
它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是中國帆船之都、是亞洲最佳航海城、是世界啤酒之城、是聯合國「電影之都」 、是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是海上體育運動基地,數不清的美譽與名譽,令青島先後榮獲「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那麼,什麼是青島?
儘管篇幅受限,但仍要從頭說起,雖不詳盡,但總算是不負我三次青島之旅。
據目前考古學家所能考古的時間與文明,青島至少是可以從新石器時代說起,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嶽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已成為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山東地區建立了第二大市鎮「即墨」就在青島,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這裡起航的(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漢武帝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元朝,中國唯一的海運河就在青島開鑿: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清光緒年間,德國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青島的歷史從這裡進入了另一個轉折點,如今所見的青島之異域風情與這個轉折點有著莫大關聯。
不論是青島棧橋、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以及八大關的建築群風格,「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給每一個前來的遊客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追溯歷史時,不論是所見之物,還是聽之聲音,青島的歷史在清光緒年間拉開了一個非常沉重的幕簾。
清光緒十八年,青島棧橋開始建起,這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如今是青島有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其盡頭是兩層八角樓,名「回瀾閣」,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在這中國古建築遺產中,是非常年輕的一個城市標誌性建築物,就猶如青島這座城市一般。
當我們說起青島時,我的耳邊總會響起這樣的一個聲音——「這是中國北方最年輕的濱海城市之一」。
為何是最年輕?這與「什麼是青島」有了掛鈎和牽扯。
縱觀歷史發展,青島的歷史根基並不明顯,城市建城史也並非像其他城市那樣能推進到千年之前。青島建城史不過百餘年,所以它很年輕。但它並不青澀,更不空洞,有實力,更有飽滿的底蘊。
從2000年以來,青島一直是「北方第三城」,僅次於北京和天津,曾一度進入到全國城市GDP第十名。
2020年,青島全市GDP超過12400億,在2020年GDP百強城市排行中位列13,一直被誤認為它才是山東的省會城市。
但青島作為山東的經濟中心,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島港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綜合性港口之一,2020年貨物吞吐量超6億噸、居全球第五位,貨櫃吞吐量達到2201萬標箱,居全球第六位。
這座國際性港口城市未來可期。
同時,這座城市也有著非常飽滿的底蘊。這份底蘊,與青島的城市美學緊密相連。青島的八大關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美譽,榮膺「中國最美城區」稱號。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八個字實際上不僅詮釋了青島的地理環境、也表達了青島的建築美學。蔥蔥鬱鬱的綠樹之間,山海交融之際,紅瓦紅屋頂舉目可見。
當年,德國人侵佔了青島之後,如白紙一般的青島任由德國人規劃藍圖。
在參觀一些德國建築的時候,李希霍芬是一個常出沒的人物,他是德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有人形容,青島的城市潛力是被他挖掘出來的。
當我航拍位於八大關南端的花石樓的時候,不由讚嘆,它實在太美了。航拍之下,其屋頂猶如是一顆鑲嵌了綠寶石的愛心,仿佛這座古堡式建築的當初建成就是在向誰表白一般。
這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德式建築特色。
同時,當我在航拍青島著名博物館』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的時候,也不由驚嘆,這是德租時期青島最豪華的建築之一,為新羅馬風與青年風格派的結合,梁思成評價它是融合東西方多種文化理念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巨製。
類似這樣的異域風情的建築,在青島比比皆是,如海濱旅館、膠州郵政局、基督教堂、亨利王子路理髮廳等,德國人對建築事無巨細的追求,令青島的城市美學有別於中國其他城市建設。
關於青島,世人對它的讚美滔滔不絕,如蔡元培、沈從文、巴金、聞一多、鬱達夫、老舍、康有為、梁實秋等人無不對它推崇備至。
如不是行程匆匆,時間緊張,我想我對青島之旅的美學探索一定會更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