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小說劇情不落俗套(可你知道小說最開始的故事講什麼嗎)
2023-06-15 16:38:52 2
如今小說泛濫,可是,中國的小說發展也是有一個漫長過程的,在萌芽階段主要有神話和傳說,後來發展出現了寓言故事,到漢代出現了一些史傳,這些都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成為小說的積累,在後來南北朝時期形成了小說。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可以分為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志怪小說的代表作是幹寶的《搜神記》,軼事小說的代表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小說成熟階段是唐傳奇,比較有名的是《鶯鶯傳》。我國小說的完美形式是在明清時期的章回體小說,開山之作是《三國演義》。
先來介紹一下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魏晉時期的小說主要是社會上流傳的一些奇聞怪事,特別是軼事小說,又稱為自然小說,主要記錄的是人物的奇聞趣事,這些小說統稱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也比較短小,在情節的敘述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都具備了小說的特點。
志怪思想內容的第一個方面,是抨擊統治者的殘暴、表現人們反抗精神,像幹寶的《搜神記》,當中有三王墓,「三王墓」講的是楚地能工巧匠幹將莫邪夫婦,為楚王造劍,知道劍造成之後自己就會被殺掉,於是他造了兩把寶劍,一把雌劍,一把雄劍,用了三年造成,在獻劍之時他的妻子正懷孕,於是他跟妻子說,「如果要是生一個男孩,就18年之後到南山下取寶劍出來為我報仇;如果是女孩,這把劍就不要讓它見天日了。」於是幹將拿著雌劍去獻劍,果真被楚王殺掉了。
幹將的妻子生的是一個男孩,叫「赤」,赤長得也非常奇怪,他的眉毛與眉毛之間有一尺寬,魯迅先生在他的《故事新編》中把它稱為眉間尺。赤長大成人後,他的母親把藏劍的位置告訴他,赤到南山下取出寶劍,但是他苦於沒有辦法為父親報仇,所以在山下哭泣。這時來了一個人,聽到孩子所說的經歷,說我可以替你報仇,但是需要兩件東西,一個是你手裡的劍,再有就是你的頭。赤沒有一點猶豫,拿著劍把自己的頭削下來送給了這個人,這個人拿著劍和頭走,但是回頭一看軀幹還在立著,於是這個人對著赤的頭起誓,為他報仇,不會辜負他,赤的軀幹才倒下。
這個俠客去拜見楚王,楚王非常高興。因為楚王頭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長相怪異的、頭特別大的人來刺殺他,所以他醒之後在全城搜捕,但是沒有抓到。這個時候聽說有個人來獻頭,楚王一看這個頭,正是自己夢到的,於是要把這個頭給煮了。楚王命人支起了大鼎,頭在鼎的沸水裡煮著,但是仍然怒目圓睜地叫罵。楚王走到鼎前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時候俠客拿著劍把楚王的頭也削了下來,楚王的頭也掉進了湯鍋裡,兩個頭就在裡面相互撕咬,不分勝負。
這時,俠客非常決斷,拿著寶劍把自己的頭也削了下來,滾到湯鍋裡,結果三個頭立刻都融化了。後來人們把三個人的軀幹埋葬了,在他們頭的部分澆上了湯汁,形成了三王墓,也就是我們現在河南汝南縣內的三王墓的遺址,在這個地區我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志怪小說還有一個類型是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包括愛情生活等,比較有名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還有紫玉的故事,另有就是表現人們不怕鬼神、勇鬥妖怪的故事,像《搜神記》裡的捉鬼、斬蛇等。
軼事小說的代表《世說新語》,全書分為德行、言語等36門,記錄的主要是魏晉時期氏族的言行和意識。晉朝是等級制的社會,貴族被稱為士族,下層人被稱為庶族,我們說的士庶分明就是指晉代的社會現象。
《世說新語》反映的思想內容,有這幾個方面:第一,反映人民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態度、文化趣味。比較有名的是,管寧割席的故事,管寧與華歆是同窗好友,兩人在一起學習。有一天,在園子中鋤地,管寧看到一塊金子,就像沒看到一樣,華歆卻高高興興地撿起金子,但是看到管寧的態度,他又無可奈何的扔掉了,還有一次兩個人在學習的時候,忽然窗外有一個華美的車隊經過,熱熱鬧鬧,管寧就像沒聽到一樣,但華歆一溜煙跑出去了,管寧在華歆跑出去之後,把兩人的蓆子割斷了,表明絕交。
軼事小說還有一種非常多的類型,表現為豪門貴族奢靡生活的。比如,石崇與王愷,說石崇與王愷都是當地的豪強地主,特別愛炫富,他們之間有很精彩的比富的故事,首先一開始,王愷家非常奢侈,在用糖水刷鍋,石崇看到,不甘落後,用蠟燭來生火做飯。王愷又想了一個招,在出行的時候鋪了40多裡的帷幔,而且帷幔都是用絲綢做的。為了比過王愷,石崇出行的時候鋪了40裡的錦(比絲綢多了繡花)。石崇又把王愷比過了,王愷不服輸,在裝修房子時用彩泥和香料糊牆,使牆還有香味兒、顏色鮮豔。
石崇覺得很好,於是回家也裝修房子,不但用彩泥和香料,還在彩泥中嵌上了寶石,牆在不同光線下熠熠生輝。石崇又勝了,王愷又不服氣,跑到皇帝那裡去(皇帝是他的外甥),皇帝給了他一棵珊瑚樹,這棵珊瑚樹有一尺高,五六個枝條,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王愷覺得特別漂亮,拿到石崇那裡去炫富,石崇看到之後把珊瑚樹打碎了,王愷以為石崇嫉妒他,但是石崇派人回家取回來一個高三尺餘,將近一米,有七八個枝條,晶瑩剔透的珊瑚樹,說要送給王愷。王愷一看真比不過。
其實,石崇王愷這些人不止奢華,還草菅人命,其中有一個篇章是,石崇邀客燕集,說石崇有一個習慣,他在請客人的時候用美人斟酒,客人要不喝的話,這個美人就要被殺掉,一般的人到家石崇家吃飯,被敬酒的話都會喝掉。但是有一次,石崇請大將軍王敦,又請了宰相王導,結果大將軍王敦連續三杯沒有喝,石崇就連殺了三個美人,這時宰相王導看不過去了,說你怎麼還不喝,你讓他殺多少人呢?這時大將軍說,他殺他自己的人,與你有什麼關係?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晉代這些豪強大地主是多麼的草菅人命。軼事小說也有表現愛國志士和優秀人物的,比如,周處。
小說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繁榮,這時候小說寫作幾乎成為一種風尚,作品眾多內容也豐富,為小說的成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