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2023-06-15 05:07:46 1
1、清明節是傳統的春祭大節,與之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據考古,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萬年前的墓葬,經加速器質譜(AMS)測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萬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和禮俗觀念。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2、踏青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春日景象,郊外遠足,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3、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4、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關鍵詞: 清明節 習俗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