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本能類型的電影(充滿原始欲望的電影本能)
2023-06-26 08:30:29 1
這部1992年的電影《本能》出自荷蘭著名導演保羅·范霍文,可以說這部電影充滿了這個作者導演一貫的氣質,在暴力和性之中探討人性本身的原始欲望,在這種人無法掌控的欲望之中不斷進行自我的「毀滅」。
《本能》的故事內核其實十分簡單,無非是一個具有殺戮欲望的女性如何運用自己的女性魅力一次次洗清自己的罪名,精彩的部分在於範霍文無論是在敘事結構上還是電影手法上,都設置得極為巧妙,使原本一個好萊塢經典的故事語境數次顛覆觀眾的想像。
創新性敘事結構及電影手法
《本能》採用了一個非典型的戲中戲結構,「蛇蠍美人」氣質的女主角凱薩琳是一名作家,電影在一開場的時候就用了極強的感官刺激性場景,即——在激烈的性愛過程中,凱薩琳用冰錐刺死了退休搖滾明星強尼·博茲。
在故事之後的進展中,我們得知,這原來是凱薩琳所著的一本小說裡的場景。於是,這個一開始就揭露了殺人兇手的場景變成了一個謎團,這究竟是導演將凱薩琳小說場景還原的虛構性場景,還是真實發生的場景?畢竟在好萊塢一貫的懸疑手法之中,這樣開篇就告知「殺人兇手」是誰的模式只存在兩種可能性:1.引導觀眾錯認殺人兇手,並且鎖定這個「殺人兇手」,而在最後進行反轉,即兇手並非一開始殺人場景中的這一個,產生出乎意料的作用;2.提前暴露出殺人兇手,展示兇手如何與警察周旋-逃脫-最後落網的過程,產生敘事的張力。
而當我們究竟第一個場景的真實性時(即糾結究竟是何種經典好萊塢慣用模式時),我們就進入了範霍文的圈套,因為從始至終範霍文所構建的並非是一個戲中戲,而是運用電影中另一層的虛構空間(即主角撰寫的小說)來展開一場心理遊戲。
於是,之後故事的發展幾乎與第一個殺人場景沒什麼關係了,這有些像希區柯克的「麥加芬」手法,在故事初端引入一個製造懸念的工具,如在《驚魂記》中,最開始我們關注的是卷錢逃跑的女人,但在之後故事的進展中,初發的懸念已經不是關鍵了,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但是在《本能》中,範霍文將這種機制進行了疊加,在並沒有徹底拋掉第一個「麥加芬」的同時,注入了另一個類第一個「麥加芬」的「麥加芬」。讓我試著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解釋:
第一個「麥加芬」:殺人兇手模仿凱薩琳小說情節的手法,用冰錐殺死了搖滾歌手;
第二個「麥加芬」:凱薩琳開始撰寫她的新小說,她對參與這次破案的尼克警察說到他是她新書的主角。
於是,在第一個「麥加芬」的懸念被擱置的情況下(即我們還不是那麼確定殺人兇手是否是作者凱薩琳),新的「麥加芬」疊加在這個「麥加芬」之上——我們開始設想,凱薩琳如果真的是殺人兇手的話,那麼尼克就處在時刻會被謀殺的危機之中。
在這樣的敘事架構之上,匹配上範霍文的電影手法,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博弈的作用。凱薩琳身上背負著第一個案發的嫌疑人罪名,並且尼克在一開始是堅信這一點的,而在凱薩琳對尼克的引誘之中,尼克明知自己或許身處這樣的危險,卻依舊一步步走向凱薩琳的「陷阱」,在幾次具有強烈感官衝擊的性愛場景中,範霍文動用與第一幕相似的場景與手法,這種相似性的還原讓觀眾如同再次置身於第一幕的血腥現場,在性愛越來越激烈的過程中疊加著觀眾對不知道是否會發生的殺戮欲望場景的「假象」,於是在一個性愛的場景中,引入了暴力的並置,同時也是範霍文這部電影的主題:性和暴力是同構一體的。
一種不完全的「女性主義」
有人說《本能》是一部「女權主義」電影,這也許並非範霍文特意製造的,只是在他不經意的反好萊塢電影模式之中,也顛覆了好萊塢一貫的男權主義。
蘿拉·穆爾維在《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中指出,經典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之中,女性始終處於被男性「凝視」的客體位置,成為男性慾望的投射。但在《本能》之中,女性不再是全然被動的他者,而是引導著欲望的呈現,甚至在影片中尼克想要「佔有」她的過程中脫身而去,她的性慾望以及殺戮欲望均來自於她的「本能」,這就相當於承認了女性與男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意義上都具有力比多(這原本是專屬於男性的)。
為什麼說這是一種不完全的「女性主義」,歸根結底在於它依舊沒有徹底逃脫蘿拉·穆爾維認為的無意識的男權主義產生的敘事快感。在對凱薩琳的形象呈現中,她依舊是一個偏向「黑色電影」典型構建的會使男性迷失自我的「惡女」,她是尼克的幻想對象,具有神秘的女性吸引力,甚至在尼克的「窺視」之中(尼克第一次見到她便偷窺了她裸露著身體換衣服),凱薩琳的身體充當了戀物式的景觀。
不過範霍文已經邁出了顛覆經典好萊塢女性形象的一步,只是對女性內心及身體的呈現依舊是一種男性的「凝視」,在他後來的電影《她》中,這種顛覆走得更遠了。
導演的「情結」
範霍文的童年置身於二戰的廢墟之中,這樣對人類中心主義產生懷疑的成長環境使他迷戀於對人類無理性的欲望的展示。
《本能》實際上到最後也沒告知我們誰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似乎三個女性都有她的動機,而這個動機的驅動力所指向的均是人類本身的惡念。範霍文的電影幾乎貫穿了這種對人性本能欲望的展示,在《她》中呈現的是女性被暴力入侵後探索自身處境的本能欲望,在《黑皮書》裡則是女性本能的生存欲望。
範霍文去挖掘那些潛意識裡幽暗的角落,當它如此被大膽呈現時,所表達的恰巧是一種坦蕩承認與迎接人性之惡的姿態,這是近乎英雄主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