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最後的依靠在哪能看(歡迎光臨大結局)
2023-06-09 12:07:04 2
我覺得這部劇留給我們值得感悟的東西,不是現實版「愛情」而是「老去」。
對於6個服務員,組成的3對cp,這一部《大齡青年北漂尋愛記》,實在讓人磕不起來。
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為什麼好磕cp呀?
還不是因為擁有世紀美顏的男女,演繹的愛情唯美浪漫又深情專一,誠然不是所有的cp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bedending的遺憾更讓人慾罷無能。
一句話,cp大旗能舉起來,全靠顏值 劇情渲染。
磕不了這幾對,顏值不夠只是其一。
愛情設定的過於蒼白無力才是重點。
你說不浪漫因為這就是現實呀。好像對,因為這劇的一切設定咋看好像都是挺現實的,比如每個人的身份、職業、收入與居住情況都對得上,唯獨「愛情」我不敢苟同。
陳精典與豆子的愛情告訴我們:考研就在一起,不考研就分手。陳精典離職一年衝刺考研,被視為上進,即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但卻沒交代,他這一年的在帝都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誰來承擔?萬一還考不上呢(畢竟思念都沒考上,機率還是有的)?工作又沒了!接下來咋整?
佟娜娜和王牛郎的愛情告訴我們:錯過了喜歡的人,嫁錯了一個人渣,都不算太壞,只要向前看努努力,還會有更好的選擇等著你。
問題是:假如王牛郎沒有那個胡同裡的小房子,沒有售賣獲得的80萬,一個大男人還能挺直腰板跟佟娜娜去異國他鄉,花自己的錢從零開始學習嗎?
張光正與鄭有恩的愛情告訴我們:一個開明的丈母娘,一個心裡有問題的大美女,一個撒謊的身份,才是屌絲撿便宜的首先必要條件。那撿到便宜後怎麼辦?沒關係,要麼自卑自賤連連道歉,要麼自醒之後奮勇向前?
你看,這裡每一對愛情的背後都是努力啊,上進呀,繼續加油啦……好像不努力圖強,不多掙點錢,就不配擁有愛情?
然,現實的愛情真的如此膚淺嗎?
完全不需要考慮三觀,排除性格缺陷,更不需要看星月的浪漫點綴,更別說還要有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總也說不完的話題……
我甚至覺得鄭有恩和張光正根本不應該在一起,因為他們少有的幾次單獨相處中,都沒有顯示出二人有能談得來的共同話題。
所以,相比於這部劇對現實愛情的淺薄解讀,我更喜歡它對「老去」意義的試探摸索。
畢竟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但沒有影視作品告訴我們,待我老去時,繁華落盡的一地雞毛裡,於我們而言如何才能安享晚年?
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這部劇至少給出了三個答案。
1,柳阿姨柳阿姨是女主鄭有恩的媽媽,屬於老伴早早過世,子女在身邊的一類老者。如大多數子女與父母一樣的相處模式:
在一起就掐互相不待見,不見面又彼此掛念。
心裡想著對對方好,嘴巴裡出來永遠是變了味的。
嫌棄歸嫌棄,但只要對方有事兒,衝在前面的永遠是這個跟你血緣最親的人。
鄭有恩就屬於典型的脾氣大嘴巴賤,對媽媽的管教如同教導主任盯梢壞學生,聲聲在理句句不準。哪怕這一切的出發點是擔心媽媽被欺被騙,卻忽視了老人內心真正的需要。
好在每一次的母女大戰後,鄭有恩都能意識到問題,她會在冷靜之後試著去理解和尊重母親,會主動跟媽媽道歉,做錯了事兒也會買禮物跟媽媽討好求饒。
柳阿姨身體又康健,基本不用女兒操心。
孫阿姨算的上劇中的靈魂導師,連罵人,爆出的都全是金句,我隨便挑幾句:
多大的小崽子,跟我聊起人生坎坷了,你剛活到那兒到哪兒啊,買墳頭的首付攢夠了嗎?
我要是不折騰,委委屈屈的活著,吃飯怕噎,走路怕跌,我能活到今天嗎?
什麼叫值得呀,你跟人老天爺講道理呀,人憑什麼搭理你呀?
路寬路窄那是命,但你死賴著不挪窩,父母把你生下來圖什麼?
你一路闖過來,禍福都擔過,再回頭看,好壞都值得。
可以說,沒有孫阿姨,就沒有男主抱得美人歸的可能。孫阿姨是男主生命中的貴人,總是每到男主望而卻步的關鍵時刻,罵醒他。
同時,她也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一生為了孩子付出,到了晚年,孩子卻因顧自己家而不留老人身邊。
兒子小時候得了肝炎,全北京都治不了,再苦再難她也堅持一月三次的跑上海求醫問藥,對孩子無微不至,把孩子養的健健康康。
孩子讀書時,為了給孩子上好學校,砸鍋賣鐵換好學區房。
孩子長大了要結婚要聘禮要婚房,她想方設法的一一提供,為兒子風光娶回媳婦。
生了孫子幫忙帶到上幼兒園,直到媳婦不樂意接走……
晚年光景裡,陪伴她的有自己的老伴楊大爺。
楊大爺有阿爾茲海默症,她一人看顧,兩人相依為命。楊大爺病情加重,看顧不過來,她便賣房,用賣房錢換倆人住最好的養老院。任何時候能靠自己,從不麻煩兒子媳婦孫子。
孫總監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物,對工作一絲不苟,對下屬色厲心善。
「為什麼」式管理手段,用的得心應手,把領導式批評、提點與激勵,拿捏的恰到好處。
他心無旁騖的為酒店事業付出了二十多年,因為熱愛所以堅守,酒店的每一個底層工作他都做過,一步一步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總監之位,也贏得了所有下屬的真心愛戴。
由於年輕時一腔熱忱全獻給了事業,回過頭來才發現,身邊空無一親人。
他生病沒有人知道,直到嚴重到快要死了,才無奈跟關係好的幾個下屬道出,求人幫忙找一個「家」。
一輩子住在冰冷的酒店裡,從未感覺到真正的人氣兒,臨到生命的盡頭,盼望的竟然只是一個有煙火有人情有溫暖的地方。
還好三個非親非故的小夥子很善良,他們把他接回了他們的小出租屋,把最大的一間臥室布置一新,讓給了他,三人擠在客廳陽臺睡覺,並輪流照顧他。
他離開了,他們為他操辦後事,完成他的最後的囑託:
他的骨灰,灑向大海;
他的財產,捐給老人院。
三位老人,三種晚年生活情景,好像在告訴我們:
人老了沒什麼,或子女孝順,或老伴在側,或好友相送,都能過得「挺好」。
可現實呢,那些子女背井離鄉的留守老人,那些年少丁克年老無親友的孤獨老人,那些身患重病子女不善的被棄老人,那些身無分文無暇自顧的窮苦老人……
又有什麼方法可解?
《歡迎光臨》沒有也不敢觸碰更多,它過於去著墨年輕人所謂的現實愛情了。
其實,老人身上的特質,心中的故事,眼裡的智慧,可能比年輕人的愛情更好磕。
真的,我們太需要一部,真正關注探討「當老人老去時」的電視劇了。
文/C寶,圖片來自網絡或視頻截圖,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