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對唐代書法的歷史意義(唐代楷書四大家之首顏真卿的悲慘結局)
2023-06-07 22:52:24 1
大多數人練書法都從楷書學起,軟筆書法基本都臨摹唐代「楷書四大家」顏真卿、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的碑帖。顏真卿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其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他寫的字雄渾剛健,挺拔有力,表現了他的剛強性格,人們把他的字體稱為「顏體」,對後世影響很大。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是唐朝名臣,系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一度光復河北。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唐代宗死後,他的兒子李适(kuò)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變藩鎮專權的局面,結果引起了藩鎮叛亂。唐德宗派兵討伐的結果,叛亂不但沒有平定,反而蔓延開來了。
公元782年,有五個藩鎮叛亂,其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勢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五鎮叛亂,使朝廷大為震驚。時任宰相盧杞建議唐德宗派遣顏真卿做使者:「真卿四方信服,如果到李希烈軍中去傳達朝廷旨意,可以不煩勞軍隊就能平定。」皇帝下詔認可。
朝中大臣們為此大驚失色。李勉認為失去一個朝廷元老,會給朝廷留下羞恥,秘密上表給皇帝,堅決要求留下真卿。真卿到河南,河南尹鄭叔則認為李希烈反叛的跡象很明顯,勸他不要去,他回答說「:皇帝的命令能逃避嗎?」見了李希烈後,宣讀皇帝的詔書,李希烈的養子千餘人拔出刀來爭著上前殺真卿,眾將領都謾罵他,想把他一口吞掉,真卿面不改色。希烈用身子護著他,命令眾將退下,於是讓真卿住進賓館。
李希烈逼真卿寫信給皇帝洗刷自己,真卿不聽,李希烈就借真卿的名義派真卿哥哥的兒子顏峴與幾個隨從到朝廷繼續請求,唐德宗沒有答覆。真卿每次給兒子寫信,只告誡他們嚴謹地敬奉祖宗,撫養孤兒,一直沒有其他的話。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真卿斥責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為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 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真卿,並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麼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
李希烈非常慚愧。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叛賊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哥哥,安祿山反叛,首先起義兵抵抗,後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將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麼會屈服於你們的脅迫?!」眾叛賊面盡失色。
李希烈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討伐叛藩李希烈的唐朝將領張伯儀兵敗,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儀仗和頭顱送給真卿看,真卿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夥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襲殺掉希烈,尊真卿為統帥,事情洩露,周曾被殺死,就把真卿押送到蔡州。真卿估計一定會死,於是寫了給皇帝的遺書、自己的墓誌和祭文,指著寢室西牆下說:「這是放我屍體的地方啊!」
李希烈稱帝,以汴州為大梁府治,其派使者向顏真卿問登帝位的儀式,真卿回答說:「老夫年近八十,曾經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
興元年後,朝廷的軍隊又強大起來,叛賊料想形勢會變,派將領辛景臻、安華到真卿住所,在庭院裡堆起乾柴說:「不投降,就燒死你!」真卿起身跳入火中,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派宦官來殺真卿,宦官說:「有詔書!」真卿拜了兩拜。宦官道:「應該賜你死。」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於是宦官勒死了真卿,時年七十六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