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小說主要講什麼(你不會想看的電影與小說)
2023-06-07 16:54:45 3
卡爾維諾小說主要講什麼?當然,卡爾維諾是連同小說文本與影片一塊評論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卡爾維諾小說主要講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卡爾維諾小說主要講什麼
當然,卡爾維諾是連同小說文本與影片一塊評論的。
我不知道當別人問你有沒有看過什麼禁片時,你腦裡首先會出現哪部電影。在我,則是這部《索多瑪120天》。
因為膽子太小,所以我只看了幾分鐘,已經開始反胃,之後我把辛苦弄來的片源刪了。
我以為自己頂得住,這不就是電影嗎?有多可怕?
我告訴你,可怕不重要,重要是變態。
具體某些內容就不寫了,否則會用詞不當。但可以從卡爾維諾的評論中抽出幾句,聊下故事情節。
如果說《十日談》是典型式的講故事輪廓,那麼這個故事則非典型的。在此故事說是要在120天內,敘述者們每天講述5個故事,最後總共得到600件事。但故事中,作者薩德只講述了其中30天的故事。對那些剩下的故事,作者只提供了一部詳細的大綱,在其中每一樁逸事都寫了聊作概要的幾行文字。他還精確計算了在全書最後一段祭禮中被屠殺的人物數目,總共有30人被殺,且他們的死法各不相同。
在上一段話中,本文刪除了某些字眼。
卡爾維諾第一句便評價這部小說:結構上規則有序、條理分明。
但是小說中過分詳細「重複這些千篇一律的令人厭惡的細節」,卡爾維諾認為「並不能增加閱讀趣味」,所以他「也不得不承認我沒有毅力通讀全書每一章節」。
作者薩德在1785年寫作此書時,正作為犯人被關押在巴士底獄的一間小囚室內。為了躲避看守們的搜查,他把此書寫在了長長的一卷好看的紙上,這一捲紙是薩德親手用一張張的紙片粘貼起來的,從頭到尾共有幾百張小紙片。
薩德生於貴族,「1764年薩德的父親死後,他繼承了他父親的與瑞士交界的三個省的榮譽總督的職務。薩德婚後所獲得的財富使得他可以開始他醜聞昭著的生活,他的生活遠遠跳出了當時法國貴族的放蕩主義所容許的範圍。」
簡單點說,薩德本身行為不端,就系一罪人。所以他入獄也是理所當然的,理論上說,如果文學修養不夠,看到他寫的東西,你只能把他文本燒毀。所以巴士底獄,他不得不用那些方式寫書。
下面有幾個文人對他的評論:
巴代耶說:「對那些想深入人性底層一探究竟的人而言,薩德的作品不但值得推薦,且是必讀之書。」
波特萊爾說:「欲對邪惡有所了解,必得重訪薩德。」
西蒙·波娃在《我們有必要燒掉薩德?》一書中說:「他入獄之前是個普通人,出獄時卻已成為偉大的作家。」
羅蘭·巴特在《訪談錄》說:「閱讀薩德,我向來即由此獲得極大的樂趣,我並不認同於一般人所說的,認為薩德是個無聊的作家……在我們(法國)的文學當中,真正能夠帶給我極大之閱讀歡娛,並且會想不斷去重讀的,除普魯斯特之外,就數薩德一人,他們兩人各站我們文學世界的兩極。」
至於上面幾個人有什麼來頭,大家搜下吧。
回到卡爾維諾的評論:
這是一部將墮落作為一種制度來表現的戲劇:這是薩德作品的核心,而薩德又是以一種極度的欣悅來表現它的,而在帕索裡尼作品裡,它是絕望。在這種絕望之中,在這種對感染了一切的墮落的厭憎之中,寄託了影片的真理。但是,內在明晰性的缺乏迫使帕索裡尼搬弄一系列花招,將某些他力圖歷史性地加以界定的、變得更加抽象和一般化的「權力」作為他的靶子,最後控訴整個世界的墮落和腐化——他本人除外。
在某個時間裡無意看到小說的電子版,實在不敢去看,所以,也把它弄消失了。我相信在國內是找不到紙版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