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為何是四大美女之首(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結局怎麼樣)
2023-06-07 21:25:56 4
施夷光是春秋時期的越國美女,出生地大約位於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一帶,後人一般稱之為西施,也有尊稱為「西子」。傳言西施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美貌的代名詞。直到現在「西施」一詞仍會被當做美貌的代名詞,比如「豆腐西施」之類的。
我國歷來傳言說古代有四大美女,即沉魚之容西施、落雁之容王昭君、閉月之貌貂蟬、羞花之貌楊玉環,而西施則位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那麼為何後世常用沉魚來形容她呢?這是因為傳說相貌出色的西施在溪邊洗衣服的時候,水中的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看得太過入迷,忘了遊動而沉入水底。那麼如此美麗動人的女子,在歷史上戰局動蕩的時期,最終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公元前494年,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在會稽山處被吳軍包圍,勾踐只能被迫求和,經過協商,勾踐夫婦二人作為質子去吳國當奴隸。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狠人,臨行前,勾踐也是留下了後手,勾踐針對夫差貪圖美色的不足,命人尋來西施、鄭旦在內八位美人,歷經三年苦練歌舞之後,由越國上大夫範蠡獻給了吳王夫差,想借用美色來讓夫差徹底喪失鬥志,以便日後自己尋找機會打敗夫差,一雪前恥,在女人沒有話語權的古代,西施只能遵從。
吳王夫差初見西施便驚為天人,此後更是獨寵西施一人,為博美人一笑,夫差專門為西施在姑蘇建造春宵宮,宮中挖池引水,放入青龍舟,每日與西施在水上嬉戲。因西施擅長跳舞,夫差就專門為她準備了數以百計的水缸,水缸上鋪滿木板,西施穿上木屐鞋,在木板上起舞,腰間再系上小鈴鐺,跳起舞后,鈴鐺聲和水缸的迴響聲交織在一起,再配上西施迷人的舞蹈,更使的夫差如醉如痴,最終沉湎女色,終日不問政事。另外西施與夫差形影不離,於吳國的政治鬥爭和軍事機密,她自然無所不知,一有機會便將得到的情報傳遞給越國,最終在美色誘惑和情報洩密的情況下,吳國終於走向了亡國喪身的道路。西施洩露情報的行為,也讓她被當今一些歷史學家戲稱為「中國歷史第一色情間諜」。
那麼,吳國被滅後,西施又去了哪裡呢?
有人傳言說吳國滅亡後,西施被勾踐處死了。勾踐滅吳凱旋越國,並命人帶回了西施,原來勾踐很早前就覬覦西施的美貌,他在歸國的當晚就要求西施侍寢,被拒絕後,勾踐惱羞成怒,便以抗軍之罪在江邊將其處死。但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勾踐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過河拆橋,居然用這種卑鄙手段來對待一個在他復國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女子。
而據東漢袁康在書中記載,西施在吳國滅亡後跟隨範蠡遊歷天下去了。書中說西施為國復仇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隨後越國大夫範蠡遊歷天下,最終不知所蹤。後人又對這種說法做了一些加工,說西施原本就是範蠡的戀人,只是為了國家大局,二人卻不能在一起。吳國滅亡之後,西施又回到了範蠡身邊,範蠡帶著她一同歸隱山林。也有人認為這種猜想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同情,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範蠡莫屬,這只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比西施生活的年代稍晚的墨子,關於西施的結局卻有另外一番說法。在墨子認為西施是被沉江而死的,而後漢的《吳越春秋·佚文》中也有相同的說法,按照這些說法,西施是被越國人沉入水底最終溺死的。後來有書中記載,揚子江中有一種叫西施魚的魚種,這種魚肉細味美,傳言女子吃了還可以增加美貌。世人說,這種魚是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的。這除了是對西施美貌的肯定之外,或許也是對西施沉江而死說法的一種肯定。
那麼,到底是誰溺死了西施呢?據《東周列國志》中記載,溺死西施的人可能是越王勾踐的夫人。勾踐打敗吳國凱旋的時候,從姑蘇城中帶回了西施。勾踐夫人不知是怕美貌的西施威脅到她的地位,還是真的覺得紅顏禍水,怕西施給越國帶來災難,便以「亡國之物,留之何為」為藉口,讓手下在西施身上綁上大石頭沉入江中。但是《東周列國志》畢竟是歷史小說,其中的猜想雖然有理有據,但畢竟不是真正的歷史記載,所以西施究竟是否被勾踐的夫人所殺,還是缺乏有力的證據。
另外一種說法是西施是被勾踐賜死的。西施本身貌美如花,另外還是越國滅吳的功臣,沒有勾踐的命令,其他人是不敢隨便處死西施的。那麼勾踐為什麼要處死西施呢?也許是因他覺得自己為達到滅吳的目的而使用了下作的美人計,要殺人滅口已保全自己的名聲;也許是自己不能佔有西施,嫉妒使然;也許是西施知道的秘密太多,不殺恐留後患……唉,自古無情帝王家。
還有人說,西施是被吳國的百姓溺死的。吳國被滅後,吳國的百姓非常憤怒,認為是因為西施的原因,才導致了吳王沉迷酒色,最終導致吳國滅亡。他們認為西施是吳國最終滅亡的罪魁禍首。於是,吳國的百姓合謀將西施沉江溺死。
不管西施最終是善終還是因其美貌而慘死,我們都只能對西施的悲慘命運表示惋惜。而對於吳國之後西施的真實結局,我們只能猜測,卻永遠無法清楚地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