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我們一起去喀納斯看水怪(重慶雨後出現水怪)
2023-06-07 21:16:12 1
在重慶主城區以北,有一個區,雖然足夠低調,但每次出現在大家視線中時,都足夠驚人!最近因為川渝地區一直處在大範圍的降雨過程中,很多城市都遭遇了內澇,因為水位上漲,一隻存在於傳說中的「水怪」再次現身,出現在了重慶合川區的嘉濱路!
當然這只是個段子,其實在合川人的日常裡,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
「走嘛,出來耍撒~」
「要得,約到恐龍那見嘛。」
原來外人眼中的「水怪」,其實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地標——合川馬門溪龍雕塑,如果當地人在嘉濱路上互相找不到對方,只要來一句「恐龍那裡」,再迷路的人都能心領神會。這次,因為水位上漲,直接將恐龍雕塑淹沒了一部分,從照片中看上去簡直和流傳多年的「尼斯湖水怪」一模一樣,吸引了很多網友轉發討論。
但實際上,這並非合川馬門溪龍雕塑第一次被水淹沒,而且之前的馬門溪龍,其實是另一幅樣子!最初版本的合川馬門溪龍雕塑初建於21世紀初,形象為俯臥在草地上,肚子以下的部分埋於地下的樣子,還有一位站著的小朋友在餵它吃東西,儼然一副「侏羅紀公園」的模樣。不過2010年7月時,合川遭遇特大洪水,恐龍雕塑被水淹沒,其實從那時起,就已經非常像「水怪」了。
洪水過後,這隻馬門溪龍雕塑遭到了損毀,於是在2013年時,原址重建了一隻全新的馬門溪龍雕塑,這次的恐龍昂首挺立在1米多高的青石基座上,十分雄壯,而餵它吃植物的小朋友也變了姿勢,坐在一個高石柱上,變得更自如了~
為什麼合川區會選一隻馬門溪龍作為城市的名片呢?原來,這個小城與恐龍的淵源,已經有63年了!1957年4月,為了結束使用「洋油」的困擾,四川石油管理局來到了合川太和鎮的古樓山,進行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卻不料地質錘鑿下去,挖掘出了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馬門溪龍。
這隻恐龍化石保存完整,體形巨大,身體長22米,高3.5米,頭頸抬起來可達11米高,因其稀缺和特殊性,合川馬門溪龍還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自它出土修復以來,國內的許多博物館都希望都夠收藏,甚至上世紀80年代,阿聯籌建國家博物館時,也願以3000萬美元徵集合川馬門溪龍化石,以作鎮館之寶。不過最終,這隻馬門溪龍的骨架化石還是被成都理工大學所保存,而合川人民對馬門溪龍的愛,也讓嘉濱路上的這個巨大雕塑,成了當地的地標。
其實不止合川,整個川渝地區,在千萬年前其實都是這些史前巨獸散步的地方。
3年前,重慶的雲陽縣就曾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遺址。這篇遺址位於雲陽縣普安鄉老君村的一處小山坡上,一道長150米、厚2—4米、高6—8米的「恐龍化石牆」中,布滿恐龍化石遺蹟。
同樣可以名列驚世發現的,還有綦江龍!在平均海拔800米綦江老瀛山,曾經生活著鴨嘴龍類、甲龍類、翼龍類等多種恐龍,是一個頗具多樣性的恐龍動物群,擁有多達600多個恐龍足跡,這些足跡大如象足,小如雞爪,深淺也不盡相同,腳印越大陷得越深,最深的約2釐米,最淺的則不足1釐米,就像一朵朵「蓮花」盛開在山間。
因為各區縣常有恐龍化石出土,重慶甚至還編寫了一份《重慶恐龍化石地圖》,以供恐龍愛好者們「按圖索龍」,去尋打卡一個個恐龍化石出土地,格外有趣!也許從小看著《侏羅紀公園》長大的我們,很少了解到原來在中國的大江南北,也曾是這麼多種恐龍生活的地方,那些存在於想像中的生物,竟然離我們如此近且有跡可循!
最後,還是要安利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到合川旅行,這裡不只有恐龍化石和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恐龍雕塑,在歷史上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的結尾,講了楊過戰勝蒙哥汗的故事,而這段歷史的真實情況,其實正是發生在合川釣魚城,這座被歐洲人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之處」的千年古戰場,無言地向世人展示著歷史的悲壯。
公元1259年7月,蒙古軍隊分兵三路伐宋,大汗蒙哥在釣魚城軍民的頑強抗擊下,被炮火擊成重傷,後病逝於北溫泉溫泉寺。蒙哥死後,蒙軍內部發生爭奪王位的戰爭,削弱了進攻南宋和向歐洲擴張的力量,延續了南宋的統治,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因此釣魚城被中外歷史學家譽為「上帝折鞭之處」。
有著如此重要的歷史地位,如今卻如此低調的合川,其實非常值得旅行者前去漫遊兩日,感受時間在這座小城中的特殊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