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原情節簡介(電視劇白鹿原中的)
2023-06-08 04:12:26 5
電視劇《白鹿原》第九集演到,剛剛出生的白靈被白狼叼走,黑娃和白嘉軒狂追出去,經過與白狼的緊張對峙,終於從白狼口中救下了白靈。這段劇情拍的不錯,張弛有度,估計那頭後期製作上去的白狼也花了劇組不少錢,畫面很有質感,看上去跟真的一樣。其實原著中並沒有這一段,可能是編劇為了突出白靈的不凡和黑娃的勇敢而改編的。
原著中到是也寫了「鬧白狼」事件,可並沒有寫過白狼進村,更沒有寫過白狼叼走白靈。事實上原上初次傳出「鬧白狼」時的確正趕上白靈出生,可問題是電視劇中的白靈比原著中的白靈晚生了六年,「鬧白狼」事件也比原著延遲了六年。原著中,「鬧白狼」始於清帝遜位民國初立的「反正」時期,終於「交農事件」一年之後。
讓我們來看看原著怎麼寫的「鬧白狼」:
城裡的反正只引起了慌恐,原上的白狼卻造成最直接的威脅。白狼是從南原山根一帶嘈說起來的,幾天工夫,白狼可怖的爪跡已經踩踏了整個白鹿原上的村莊。那是一隻純白如雪的狼,兩隻眼睛閃出綠幽幽的光,白狼跳進豬圈,輕無聲息,一口咬住正在睡覺的豬的脖子,豬連一聲也叫不出,白狼就嘬著嘴吸吮血漿,直到把豬血吸乾咂盡,一溜白煙就無影無蹤地去了。豬肉豬毛完好無損,只有猜脖下留著兒個被白狼牙齒咬透的血眼兒。
在這裡,陳老先生用了「嘈說」二字,那麼何謂「嘈說」?就是眾人嘈嘈雜雜的亂說,就是你也傳我也傳大家一起傳,就是流言!且看朱先生怎麼評論「鬧白狼」事件:
說起鄉間關於白狼的傳言,朱先生笑笑說:「無稽之談。今日防了白狼,明日又嘈出一條白蛇,一隻白虎,一隻白狐狸,一隻白烏鴉,你將防不勝防。」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原上的眾人是怎麼「嘈說」出一條白狼的呢?
「交農事件」之後,滋水縣新任何縣長來請白嘉軒出任參議會議員,白嘉軒忍不住先參了田福賢一本,要求縣長把田福賢派駐在白鹿倉的民團撤走,何縣長沒有答應,而是告訴他「白狼」自東而來正欲扣關而入,民團是來保護鄉民安全的。
何縣長湊近他壓低了聲音說:「你們不知,白狼鬧得厲害,不能不防!」白嘉軒吃驚他說:「白狼?白狼早給天狗咬跑了。」何縣長說:「白狼是個人,是一幫子匪盜的頭領,鬧得河南民不聊生。據傳,白狼打算西來闖進潼關……這個白狼比嘈傳的白狼惡過百倍!那個白狼不過吮咂豬血,這個白狼卻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有上萬號人馬,全是些白狼……你說,咱們該防不該防,」白嘉軒啞了口,他不曉得上千上萬的白狼正在叩擊關中的大門,這樣嚴峻的事,使他不再非議不大順眼的白鹿倉的團丁了。
原來「鬧白狼」的嘈傳是源於一窩似白狼一樣兇狠的匪徒,這群匪徒有一個喚作「白狼」的匪首,白狼匪徒的傳聞從潼關斷斷續續地傳回關中,傳著傳著就謠傳成了一隻吮咂豬血的白狼。
哪有隻吸血卻不吃肉的狼?
陳忠實老先生寫「鬧白狼事件」,實際上想表達的是那個時期勞苦大眾愚昧無知渾渾噩噩的思想狀態,為之後的情節發展做社會背景鋪墊。而編劇卻弄來了一條真白狼,不知是有意曲解了陳老先生的原意,還是根本就沒有認真讀過原著呢?
那麼何縣長所說的「白狼匪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歷史上,他們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叫做「白朗起義軍」。
1911年10月,河南省寶豐縣人氏白朗率二三十人和一支步槍起事,隊伍很快擴展至數百人,連破數縣,並明確打出了「打富濟貧」的口號,這便是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隨後,辛亥革命爆發了。再之後,袁世凱竊國稱帝,北洋軍便集結重兵大舉圍剿白朗起義軍。
白朗起義軍卻越剿越多,並得到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的重視與支持,嚴重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民國2年(1913年)7月,討袁總司令黃興致信白朗稱:「自足下倡義鄂豫之間,所至披靡,豪客景從,志士響應,將來掃清中原,殲滅元兇,足下之豐功烈績,可以不朽於世……」
白朗攻破了湖北重鎮棗陽,進城後開倉濟貧張貼告示,自稱中華民國撫漢討袁軍司令。袁世凱分外震驚,急令豫、鄂、蘇、皖等省地方軍數萬人會剿。白朗採納孫中山所派沈參謀關於奪取四川為反袁根據地的建議,攻佔荊紫關西上,並以「中原撫漢軍大都督」布告曰:「照得我國自改革以來,神奸主政,民氣不揚,雖託名共和,實勵行專制……」。之後,起義軍克商南、越秦嶺,逼至西安近郊,又發布了「討袁反帝,擁護共和」的檄文。
後來,在數萬北洋軍和兩萬陝甘鐵騎的圍追堵截下,白朗起義軍日漸式微,臨潭之戰義軍傷亡千餘人,元氣大傷。再加上糧食奇缺,供給困難,軍心不穩,入川之計難成,白朗便率軍東歸。回至寶豐,又遭遇拱衛軍、鎮嵩軍以及臨汝民團的合力猛攻,經數次惡戰後彈盡糧絕。1914年8月初,白朗率領數百人在魯山石莊與官軍搏戰,負傷身亡,部隊潰散,起義失敗。
教科書上,白朗起事是一次反帝制反封建的農民起義,有著高大積極的正面形象。但是,如同「太平天國」一樣,受限於農民起義的局限性,白朗起義軍在面對像他們一樣的勞苦大眾時,卻也時不時露出獠牙展現出兇狠殘暴的一面。所以,白郎起義軍在關中大地被謠傳為吮咂鮮血的白狼,並非沒有事實根據,我想,這也是陳忠實老先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