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屬於農民工(農民工是工人還是農民)
2023-05-29 08:35:37 1
在我國,無論是媒體上還是影視上,我們隨處可以看到農民工的字眼,對於這個,我就有些不解,農民外出打工叫農民工,城市人打工為何不叫城市工,這是特有的一種稱呼,還是字眼中流露出其它的味道,這原因不得知。
經過查找資料,我找出了一些比較接近的回答,下面分享給大家以作了解吧!
農名工的定義: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農民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民工包括兩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勞動力,一部分是外出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離土又離鄉的農村勞動力;狹義的農民工主要是指後一部分人。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狹義農民工的數量為1.2億人左右,廣義農民工的數量大約為2億人。
通過實際情況分析,農民的權益受保障的程度明顯偏低。農民工所在單位提供工作待遇較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工沒有享受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近八成的農民工不能帶薪休假,還有八成的女職工無法享受帶薪休產假制度。另有五成左右的農民工得不到工傷補償或者加班補貼,近四成農民工未與單位籤訂任何勞動合同或協議。
農民工生活質量普遍不高。首先是農民工生活、衛生條件差。受工資水平低限制,大部分農民工的月消費幾乎全部用於住宿和食品消費,而在生病時,只有少數人會選擇去正規醫院,其他人大都選擇自己買藥治療或去個體診所。其次是居住環境質量差。近四成的農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體宿舍裡,地方狹窄擁擠,室內骯髒零亂,除了被褥衣物,幾無他物。子女受教育難、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不到位、農民工從事的職業技術含量低且工資水平低也是農民工面臨的問題。
在冥冥的社會繁衍中,由於農民工的「價值」被定義,這種定義有些陳舊腐朽的觀念,沒有人進行評判與更正,於是農名工的定義被廣而告之。
然而,這樣的定義也許並沒有什麼色彩,因為大多人把這種稱呼習慣化,然而,在深究之中我感覺這樣的一個群體被黑化,這種黑是長期的習慣導致,作為農民就算是看不慣也無可奈克,因為他是一個農名工,在社會的群體中,沒有足夠的威信、力度和廣而告之的話語權,我們不說其它的社會福利惠農,只是單純對「農名工」的這幾個字的描述。
其實,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這樣的字眼聽起來不舒服,但是沒有人說出來,或者說天天的忙碌和奔波生計,誰又能把這個字眼較真,畢竟它不影響吃喝,這樣的字眼猶如給別人起一個外號,想必沒有誰樂意接受這個外號,而「農名工」這個外號是一個群體,並非指的某一人,所以就有種一個和尚挑水喝三和尚沒水喝的味道了。
有的人說,農名工的標籤是是文革遺留,人們把群裡分為三教九流的陳舊觀念,而在民國和現在都稱之為「公民」,或者看下香港、澳門或國外,有農名工的稱呼嗎?如果再細分也僅對城市叫「市民」,農村叫「村民」。叫法不同,是一個時代對人的尊重與歧視之分水嶺。
對於此事,你是怎樣看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