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智力障礙兒童電影(全憑肢體告別語言障礙)
2023-05-29 03:01:00 1
《三個和尚》劇照
東方網記者王泳婷5月19日報導:「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1981年,這句家喻戶曉的中國民間諺語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動畫短片,成為幾代人心中無法磨滅的童年回憶。2014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中國兒藝」)把《三個和尚》搬上舞臺,已演出超百場,足跡遍布五大洲。今年,中國兒藝攜演出劇目《三個和尚》出徵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於今明晚兩天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精彩亮相。
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是中國兒藝「201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年」系列兒童劇中的一部力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故事與當代審美的完美結合。《三個和尚》的導演毛爾南表示:「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既讓我們繼承傳統、認識自己,也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在他看來,給孩子的藝術作品一定得是最好的,主題絕對不能單薄。
《三個和尚》劇照
全劇僅有16個字的臺詞?針對這一大膽的創新,毛爾南說:「孩子對臺詞的感受不如肢體以及場面敏感和強烈,所以我一直想嘗試強調肢體語言的表現手段。正如中國畫那種意味,靠心去體味,用臺詞可能反而固定住了表演,無臺詞讓空間放開了,會有更多的留白,將更大的假定性、可能性和聯想空間提供給觀眾。」整臺演出只出現「阿彌陀佛」「師兄」「師傅」「來此為何」等臺詞,這樣的幾近無臺詞,全靠肢體動作的演出,在中國兒藝的創作中還是首次嘗試,甚至整個業界亦屬罕見。
調皮搗蛋的「小和尚」、貪吃偷懶的「胖和尚」、酷愛經文的「瘦和尚」,以及劇中加入的寬容和善的「老和尚」。《三個和尚》圍繞雪鬢霜鬟、撫琴誦經的「老和尚」分別與三個不諳世事的小和尚結緣的故事展開,用一個水桶將毫無定性的小和尚、貪吃懶惰的胖和尚和不思變通的瘦和尚收為門下,以身作則感化他們,讓他們領悟生命的真諦,也希望通過故事的演繹讓孩子們懂得團結、互助和「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
《三個和尚》劇照(本文圖片均由中國兒藝提供)
語言障礙始終是中國藝術「走出去」的最大困難之一,中國兒藝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開創無臺詞表演形式,便於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理念。自2014年首演以來,該劇就先後亮相於德國、西班牙、丹麥等國的世界知名兒童戲劇節。
一條扁擔,兩隻水桶,三個和尚。一則古老的諺語故事,蘊藏著豐富的哲理。該劇用近乎無言的肢體表達,去折射自省與自覺、反思與覺悟的理性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