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桃花盛開的地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背後的故事)
2023-06-10 18:37:39 3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5日電 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背後的故事:靈感來自-40℃的北疆
記者 宋宇晟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可愛的故鄉
桃樹倒映在明淨的水面
桃林環抱著秀麗的村莊
啊!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
無論我在哪裡放哨站崗
總是把你深情地嚮往
說起這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相信不少人都會唱出聲來。但你知道這首經典老歌背後的故事嗎?
日前,《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詞作者鄔大為現身國圖藝術中心,講述了這首歌的創作經歷。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詞作者鄔大為在國圖講座現場。國圖供圖
靈感來自大雪紛飛的北疆
和記者的想像不同,這首歌的歌詞靈感並非來源於「桃花盛開的地方」,而是來自大雪紛飛的北疆。
上世紀70年代,鄔大為邊疆慰問。當時正值寒冷的冬季,當地夜間氣溫達到-40℃。
「-40℃什麼概念?一杯開水拿到外面,一分鐘沒有熱氣了,再過一分鐘全涼透了,五分鐘以後把杯子扣過來就成了一個冰坨。」
就在這樣嚴酷的條件下,戰士們夜裡還要到雪地裡執行任務。
鄔大為說:「我們早上看到戰士們回來,遠遠一看都是『白鬍子老爺爺』。因為執行任務時,戰士們呵出來的氣從口罩鑽出來,再到臉上、眉毛上,很快就結成了霜,然後就凍成了冰溜子。」
戰士們回來一摘口罩,臉上的冰碴就簌簌地掉下來。
鄔大為問戰士們,最冷最苦的時候都想些什麼呢?一個小戰士回答:「我看到周圍都是雪花,想起我家鄉。這也正是家鄉桃花盛開的季節。想到這我就不感覺冷了。」
「我當時感覺戰士太可愛了。身在雪花之中,想到了桃花;身在邊疆,想的是家鄉。」
國家圖書館展出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創作手稿。國圖供圖 國家圖書館張鵬 攝
寫文章就是寫意境
戰士們在嚴寒中執行任務的場景給鄔大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講起這一幕,86歲的鄔大為仍然顯得很激動。他說,那樣的情景是「沒有到現場都想像不到的」。
但寫歌詞時,鄔大為並沒有直接描寫北疆的嚴寒與戰士們的辛苦,轉而寫「桃花盛開的地方」。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父親的教導。
鄔大為的父親是燕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我小學時候,他很關心我的學習,他說寫文章就是寫意境。可我當時哪懂什麼叫意境。」
父親給他講了個故事。
「有老師出題目讓學生們畫出來,題目是踏花歸來馬蹄香。有人畫了花瓣粘在馬蹄上,老師都不滿意。花香是看不見的,但花香是能聞到的。誰能聞到?蜜蜂能聞到、胡蝶能聞到。有人在畫裡畫了蝴蝶圍著馬蹄在轉。為什麼轉呢?因為馬踏了花,就引來了蝴蝶。」
鄔大為記得,父親當時告訴他「這就叫寫意」。
資料圖:2017年,鄔大為展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創作手稿。 林波 攝
寫歌要入情入景
多年以後,鄔大為將父親的這一席話用在了創作歌詞上。
那名駐守邊疆小戰士想像中的桃花,最終成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的源頭。整首歌雖然都在描寫「桃花盛開」的故鄉,但戰士保衛家鄉的心情卻並未減少。
1980年,鄔大為與老搭檔魏寶貴合作寫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歌詞,作曲家鐵源譜曲。
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
鐵源先是用通俗曲調寫了一稿,雖然符合當年的時尚,但感到少了一種當代中國軍人的獨特情韻。於是鐵源又下部隊體驗生活,到東北民間採風,終於寫成了一曲富有民族特色的樂譜。
在經歌唱家董振厚首唱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很快為人們所傳唱,此後又幾次登上春晚舞臺。
鄔大為感慨,寫歌要入情入景。「創作者不能無動於衷,寫的東西也要是人們心中所想的,只有抓住感情的爆發點、瞄準心靈的共振點,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