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小說評點家(清代小說家李百川先生是河北蔚縣人)
2023-06-10 16:25:59 1
清代著名小說評點家?百川先生,「回家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清代著名小說評點家?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清代著名小說評點家
百川先生,「回家吧」
李旭
10月7日,我在一個微信群裡發了一個帖子,詢問群友有關清朝小說家李百川是張家口人的依據。很快就受到了資深編輯美華大姐和張家口採風學會詠華會長的重視,她們以朋友的熱情、文學的情懷和對家鄉文化的責任,很快收集了一批資料發給了我,令我十分感動。特別是詠華會長發來的許雋超先生《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實》一文,不僅令我驚喜,而且讓我激動不已,「李百川身世」這個中國近代文學史之謎終於被破解了,流浪在外一個多世紀的李百川的文魂終於可以回家了,李百川這個當年「羞回故裡」遊走他鄉的孤魂野鬼也可以榮歸故裡了。百川先生如果地下有知,得知這麼多張家口鄉親在結記著他,這麼多的中國文人在研究著他,使他的歷史名望甚至高出了父輩,先生也可瞑目了。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考古學家鄭振鐸先生曾把《綠野仙蹤》和《紅樓夢》《儒林外史》一起並列為清代中葉的三大小說,足可見這部小說的歷史地位。在讀完這本小說後,我就總感到作者的孤寂、憂鬱、憤懣和一種傷感的自責。也許這些感覺主要是被作者李百川的《自序》引導的結果,短短的835個字的自序,充斥著無盡的無奈和憂傷,而這些東西則又幻化成了小說主人公冷於冰的仙幻空想和溫如玉的荒唐苦難經歷。由此也能夠想像得出,一個失意而又倍遭生活打擊的官宦世家子弟流浪在外的勇氣和艱辛,更讓人感慨不盡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流浪漢,盡然頑強地用筆在書寫著人生,「冬十一月,就醫揚州,旅邸蕭瑟,頗愁長夜,於是草創三十回,名曰《綠野仙蹤》……」「以窮愁潦倒之人,握一寸毛錐。特闢幽蹤,則禰衡之罵,勢必筆代三撾,不惟取怨於人,也且損德於己……」
每每讀到自序中的這些文字,我都會潸然淚下,我曾想,是不是偉大的著作都需作者付出常人付不出,也付不起的心血和代價?百川先生,您真是受罪了,您也實實在在地為家鄉的後人們,特別是家鄉的文人們做出了表率,豎起了如何為文的旗幟!
87年前的1932年,時任清華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吳晗(字辰伯)在《清華周刊》第三十六卷第十一期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將他的研究成果——「《綠野仙蹤》的作者李百川是江南江浙兩省人」公諸於世。吳晗先生這個結果的主要依據就是李百川835個字的自序。隨後得到了諸多名家的首肯,「李百川是江南人」,也就成了近一個世紀來大學教科書的定論。當時的吳晗先生還是一個沒有出道的青年,他的論文之所以引起學界的重視,一是因為當時有關《綠野仙蹤》的資料太少,唯一的百回本抄本是吳晗先生從幾萬斤清華大學的史料中發現的,其次有當時清華大學校長翁文灝,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和歷史學系主任蔣廷黻的支持和推薦。
從此,李百川的故鄉親情徹底被斬斷了,甚至連當時的蔚州,今天的蔚縣的一些文化學者都把他排斥在了故鄉之外。
其實這也難怪,如果僅吳晗先生的影響力還不夠大的話,再加上孫楷第、譚正璧、柳存仁、侯忠義這些專家教授的認同認可,把李百川的老家人為的定在江南就不足為奇了,因為這些人那一個在中國文學界、文學史界都是跺一下腳就會引發地震的人,這些大師們一起說「李百川是江南人」,誰還敢說不是呢,雖然有人還專門去蔚縣看過《李氏家譜》,但只能對「字百川」三個字視而不見。
不過也有人表達過不同意見,當時的北大教授鄭振鐸先生,在1933年《談金瓶梅詞話》一文中就指出李百川是山東人,但沒有任何考證,當然,既便是去組織考證,也絕不會考證出結果來,因為李百川本來就不是山東人。
三年前的2017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再版了《綠野仙蹤》,主編孫建軍先生不但在該書中收錄了李百川的《自序》,還收錄了一篇研究李百川和《綠野仙蹤》的無名論文,這篇論文沒有題目,是以書的《引言》出現的,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孫建軍先生本人的研究成果。
這篇《引言》篇幅很長,約有2萬字,詳細論述了《綠野仙蹤》的作者、版本和批註三個問題。在論述作者部分的最後寫道:
「對於李百川的生平經歷等……我仍抱有希望,即認為李百川是北方人,清時的北方五省,據他的自序所言,可以排除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說他是北直隸(河北)或山東人。而他的同祖弟李說嚴,則仍是尋找李百川生平的重要線索。如有人不憚煩勞,翻遍河北、山東二省的志書,總會找到某個李姓進士在乾隆二十一年及第以後,曾任遼州知州的,這樣就能進而把李百川的面紗揭開了。連類旁及,我以為李百川的生平事跡或許不久就會大白於小說研究界的。」
《引言》的這個預測,非常幸運的被言中,哈爾濱出生的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專業博士生導師許雋超先生,依據《光緒·蔚州志·李霖傳》、《綠野仙蹤·自序》、《蔚州李氏家譜·卷二》、《乾隆二十一年李霖考語》、《雍正朝李光枚履歷》、李予望《陶庵七兄招飲挹翠亭》詩以及光緒《會稽陶氏族譜》等相關歷史資料,經多角度研究,終於得出結論,揭開了李百川的面紗:李百川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人,清朝吏部左侍郎李旭升的孫子,刑部員外郎李光枚的兒子。百川《自序》中的其祖弟李說嚴,實際叫作李說巖,也赫然列於《李氏家譜》中。
許雋超先生在他的論文《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實》一文中指出:
「今檢蔚州《李氏家譜》(李源纂修,乾隆四十年刻本,下簡稱《家譜》),將卷二《世系錄》中相關文字迻錄如下:
(李)旭升三子光枚,字汝良,號卜園,恩蔭生。累官刑部貴州司員外郎,誥授奉政大夫……子一,洪,後改名鋐。
光枚子鋐,原名洪,字百川,號星盤,太學生。生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八月初九日……
細檢《家譜》可知,蔚州李氏始遷祖讓,山西汾州府孝義縣南曹村人,明代永樂間隸蔚州衛軍籍,遂卜居蔚之蔡家莊。李百川為蔚州李氏第十三世,其二世至十二世祖之名諱,依次為雲道、倉、景通、鳳、祝、湜、化權、雲華、振藻、旭升、光枚。高祖李雲華長於治生,樂善好施,是家族興起的關鍵人物。」
我曾經託一位張家口蔚縣的地方學專家查閱蔚州《李氏家譜》,他回信告訴我,家譜他已查閱,在李雲華之下,其中沒有李百川這個人,李百川不可能是蔚縣人。原來問題出在百川不是名而是字。
我的激動也正在於此,李百川是張家口蔚縣人,這就填補了張家口歷史上沒有著名小說家的空白,對張家口的文化建設無疑會有促進作用。李百川年輕時流浪在外,曾經「攜家存舊物,遠貨揚州」,這對張家口的商業史無疑是很有價值的補充。
最重要的還是李百川對小說語言的貢獻。細讀《綠野仙蹤》我們會發現很多張家口蔚縣、陽原、懷安、萬全和山西靈丘、天鎮、渾源一帶的方言,並且保留著很多這一帶的語式特點。比如「達知(告知)」、「作合(介紹引導)」、「左近(附近)」、「反亂(嚷嚷)」、「驚神道怪(大驚小怪)」、「骨竅(秘密)」、「結記(惦記)」等等,都是很典型的當地方言。眾多的方言詞彙進入小說,不能不說是對張家口方言的保存和推廣,也為後來的張家口籍文人學習和使用故鄉方言提供了借鑑。
20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