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明星不如戲子(把娛樂明星蔑稱為)
2023-06-11 05:09:25 1
娛樂圈內各種醜聞曝光出來,令世人大為震驚和憤怒。不少人斥之為「戲子」並認為「戲子誤國」,很多人深表贊同。我以為非常不妥,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說實話,娛樂圈不少人只配稱為戲子,幾乎成為社會公害。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戲子是一個卑賤的職業和群體,他們的工作就是逗人開心,討人歡笑,看起來與娼妓類似,故有「婊子無情,戲子無義」之說。無情無義之人,在道德至上的社會,其社會地位和社會評價可想而知。清代雍正「開豁賤籍」運動之前,戲子和娼妓被法律制度明確規定為賤民階層,被編為「樂戶」,生活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比如說,子孫後代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得為官為吏等。雍正以後,相關法律制度條文雖然被廢除,但社會地位並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悠久的社會文化傳統具有相當的韌性。
社會地位卑賤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本領,沒有才華,實際上不少戲子詩書琴畫俱佳。古代的詩詞佳作很多正是依靠他們流傳下來的。同時,社會地位卑賤也不意味著他們生活貧困,高官富豪千金買笑的並不鮮見,一些戲子牌頭甚至可以錦衣玉食。
近代以後,在西方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文藝表演被認為同樣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人們把成就卓著的表演者稱為藝術家,並陸續開辦了一些學校培養藝術表演人才。戲曲表演者自然不再被歧視,受到了社會尊敬甚至追捧。建國以後,戲曲表演者被視為是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不存在,也不允許被歧視。
客觀地說,一百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表演藝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湧現出大批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他們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貢獻社會。他們當然會獲得社會的尊重,人們沒有任何理由鄙視他們。
可悲的是,近二十多年來,中國傳統戲子文化沉渣泛起。不少娛樂明星放棄了對藝術的追求,忘卻了自己的使命就是服務人民,貢獻社會,實際上是重新把自己定位為傳統社會中的「戲子」。一方面,他們實際上把自己的工作目標視為逗人開心,討人歡笑,而不是追求藝術,這就是所謂的娛樂。要逗人開心,討人歡笑,顏值當然是第一要義。於是,娛樂圈選拔「人才」猶如「選美」,審美情趣日趨庸俗化。另一方面,社會上確實有些人願意千金買笑,他們也因此設法積累了大量財富。這還不要緊,特別惡劣的是,他們像古代的頭牌戲子一樣,在錦衣玉食的同時, 生活作風非常腐朽,口頭上謳歌愛情,動輒高調宣示高尚戀情和豪華婚禮,實際上卻視情義為無物,視愛情、婚姻、家庭為無物——娛樂圈內的花邊新聞特別多,如果沒有稀奇古怪的花邊新聞,那簡直就不是娛樂圈人士。至於其他的違法亂紀犯罪行為,這裡就不說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就是傳統戲子的現代版嗎?
當然,傳統戲子文化沉渣泛起有著非常複雜的背景和原因,媒體,尤其是地方性的官方電視媒體竭力宣揚「娛樂至死」是最為關鍵的,他們這一做法正是娛樂圈成為社會公害的源泉和動力。
必須大力支持發展表演藝術事業,關注和支持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但必須警惕中國傳統戲子文化沉渣泛起,不讓戲子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