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材料議論文
2023-07-01 18:26:52 1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以下是共享單車材料議論文,歡迎閱讀。
共享單車材料議論文1
古時,人們曾幻想「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食天下人同食」的理想社會,隨著科技這一能源的不斷注入,社會這架火箭飛速的前進,出現了「共享單車」這一短途代步的神器,但有人給予保護,有人卻破壞或據為己有。我認為「共享單車」應予以保護與重視。
「共享單車」難道只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嗎?我想,這並不是,它更能代表咱們的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素質高低。商家投資,政府支持。這一程度反應出對其人類的信任。但種種問題卻不得不讓人痛心,究其原因,不得不對國人的素質產生一定的影響。
中國的環境大體上算不上好,甚至一些城市冬季整日與霧霾相伴。而「共享單車」的出現為人們的環保出行提供了工具,這不得不令人欣喜,但亂放私自加鎖這並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吧,之所以共享,是讓咱們在享受便捷同時也保護環境。偶像對待「共享單車」應該做到其名義,予以保護。
一部分人認為「共享單車」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壞,不免行為過於不理性,「共享單車」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擠走了私家車,佔去了其利益。但我想在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面前。保護國家這個利益至少比單純圖個一二百而汙染環境重要得多。我想,若汙染環境後,並不是幾個一二百就能治理好的。「共享單車」或許損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但就其環保,應予以保護。
「共享單車」並不單單是「享」,他需要每個人愛護,有人用完將他擦得鋥亮,有人為它加筐使用起來方便。這大抵便是「共享單車」的真正含義吧,在享受的同時,請別了愛護。
古人曾幻想的大同社會,或許隨著社會發展,一一實現,咱們或許還沒有能力做到共享所有,但是能做的便是在你享受的同時,拾一絲愛心給予保護,「共享單車」是一個共享社會的標誌,是新時代的創新之舉。我想,假若「共享單車」這一小事都做不好,何談理想的社會。所以,別讓「共享單車」只變成享,它並不是自己的,而是這個時代在進步留給咱們所有人的好處。
讓「共享單車」變成真正的」共享」。
共享單車材料議論文2
自從共享單車大火之後,各類自行車紛紛湧上街頭,小藍、小黃、小紅、小綠....這些共享單車的出現,曾是城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貢獻單車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咱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咱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咱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咱們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共享單車材料議論文3
共享單車猶如國民素質的試金石,如果用自己的自私自利破壞和挑戰社會公德,顯然無法形成良性循環,不利於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單車成國民素質照妖鏡,說法或許誇張,可若人人為我,鮮有我為人人,共享時代的紅利也就無從談起。
「素質」這詞,算是進入F中學後的新詞彙了。不知道是我從前的生活裡大家根本沒有素質這概念,還是正好趕上我上F中學那一年,「素質」這詞火了。
F中學的學生為什麼這麼熱衷「素質」,我想來想去,唯一能找到的理由就是F中學是省屬中學,號稱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於是,久而久之,學生便以考上F中學為「有素質」的象徵;而F中學的學生更是以「有素質」自居,相比較之下,除自己以外的人總是沒有自己「有素質」。
四月份,正值競賽遍天飛的時節,F中學組織了不少同學去參加一個英語競賽,複賽的考場在市區的J中學。當F中學的大隊伍浩浩蕩蕩地到達J中學時,驚訝聲便止不住的從F中學的隊伍中發出。因為J中學實在是太小了!也許還抵不過F中學的一個體育區的大小。
其實仔細想想也沒什麼的,F中學是省屬中學,學校攤到的自然是最好的地兒,在郊外山清水秀的高教園區,按照大學的模式建校,連對面的Z大學都不敢說比F中學大。而J中學位於大城市的市中心,能擠出那麼一塊地兒來已經算是不錯。不過估計那會兒大家都只顧著驚訝了,哪能想到?
雖然驚訝,但為了顯示自己有素質,F中學的人馬上安靜下來,走進了J中學。
接下來安排候考室。因為F中學來的人比較多,於是J中學便專門騰出了最大的會議室接待F中學的人
大家坐定後,一會兒,便有老師過來點名,曰:「大家都是F中學的人嗎?」
角落裡一陣騷動,原來是幾個學生站了起來,戰戰兢兢,唯唯諾諾,結結巴巴:「我,咱們是,是W中學的。還,還以為候考室是混分的呢。」
F中學的學生頓時投來鄙夷的目光,夾雜著一些放肆的聲音:「W中學?也敢和咱們坐在一起?有沒有素質啊!」
嘖嘖,你看這事,W中學的人居然也不敢回話,紅著臉退出了F中學的世界。看來回去要為「沒素質」三字難過好一陣了。
其實人家W中學的人哪不對了?不過是無心之過走錯了教室,觸犯了F中學所謂的「素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