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寫關於共享單車的議論文

2023-07-01 19:01:39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共享單車的議論文,歡迎查看!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1

  今天早上看新聞的時候恰巧看到一個關於共享單車模式的評論,我前幾天在杭州出差的時候也看到街上有很多共享單車,這就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查了下,共享單車模式是平臺將單車租賃出去或C端用戶在平臺上共享自己的單車,然後平臺按照使用時間或裡程計費的一種模式,主要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需求和痛點,現在主要有摩拜、ofo等單車共享平臺。單車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平臺自購的單車;二是平臺用戶共享出來的單車。在這裡,我主要想討論一下共享單車平臺的使用場景。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模式肯定能夠解決用戶的部分出行需求,但是它會有滴滴、uber這樣廣泛的使用場景麼?思考了一下共享單車模式的使用場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某個固定小地域的出行需求,如旅遊景區、校園,ofo就主要是在校園市場,在這些固定的小區域裡使用單車往往是最方便和愜意的,如在校園通過單車能夠方便的去上課、去圖書館、去食堂等,而在某些旅遊景區的時候,沿著湖的周圍騎車也是最愜意、最享受的,在這個場景下,共享單車無疑是解決了用戶的出行需求和痛點。

  2)上下班,有些用戶離公司很近、短時間騎車能夠到達,或者用戶上班需要中轉幾次,騎車能夠解決中轉的煩惱,或者用戶出於環保等原因騎車長距離上下班,對於這些用戶,共享單車帶來了很多便利,用戶只管騎車,不用管後面的事情。

  3)騎車鍛鍊,有些用戶單純是出於鍛鍊的目的騎車,也有可能使用共享單車,但是這種單車深度用戶往往會自己買品質好的單車;

  以上是我想出來的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能夠看出,總體來說,使用場景還是比較單一,不像滴滴、uber,它們基本能夠解決用戶所有的出行需求。

  當用戶有長距離通勤需求時,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趕時間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不熟悉路線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單車;當用戶自己有車的時候,他們也較少會選擇單車;當天氣下雨、太熱、下雨時,他們也不大可能選擇單車;當用戶覺得騎單車太累時,他們也不會繼續選擇單車。

  能夠看出共享單車是一種使用場景較窄、會消耗用戶較多能量的一種模式,當然這對愛鍛鍊、愛環保的用戶當然是好事,不過這些用戶對自行車的品質要求一般都較高。

  除了使用場景窄外,我還能想到的困難有:自行車被人人為破壞了怎麼辦?自行車被用戶直接偷走了怎麼辦?自行車解說碼被人破解了怎麼辦?自行車中途壞了怎麼辦?用戶在使用途中發生事故怎麼辦?沒有那麼多真實用戶怎麼辦?如果在景區推行,勢必會遭到景區租車商戶的抵抗甚至破壞,怎樣拓展景區市場?

  總的來說,共享單車是用戶出行領域中的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難以跟滴滴、uber等整體出行解決方案平臺比較。

  共享單車的議論文2

  共享經濟一詞也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詞,在共享這一問題上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接受。近來,有多家媒體報導,在公共場所,有相關管理人員對周邊單車進行了集中收繳,理由很簡單,亂停亂放影響了公共場所的秩序。

  但同時,有共享單車用戶接受在採訪時表示,隨地還車本來是共享單車一個最大的賣點,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地方無停車點,停放是亂停亂放。這種情況下,用戶不得不到相對較遠的地方去停車,便利性大大降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看?新事物的超常規發展,往往會暴露基礎的薄弱。

  媒體近日報導了多起破壞、霸佔共享單車的新聞。從「狂飆突進」,到遭遇「倒春寒」,共享單車面臨的尷尬警示我們:擁抱共享經濟,我們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特別是文化觀念上的準備。

  按照經濟學家的解釋,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擁有」,是在不改變物品所有權前提下的分享模式,其優點在於使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用。這種模式與我國當前努力推行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恰相契合。順應潮流又開風氣之先的共享單車,自然而然地受媒體熱炒、資本熱捧,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新事物的超常規發展,往往會暴露基礎的薄弱。共享單車頻遭霸佔、破壞的事實,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首先,共享單車面臨著制度支撐不足的尷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共享單車要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內外部的制度支撐。從企業來說,共享單車運營公司要不斷完善管理體系。比如,建立誠信用車的獎勵機制和不當用車、無序停車的懲罰機制。從政府部門來說,對於適應發展趨勢的新形式、新業態,應該扶持與規範並重,主動介入,制定規則,加強監管。對於擾亂道路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的亂停亂放問題,一方面要兼顧便民和城市管理兩個方面利益,提供單車停放區域,另一方面,對於故意毀壞、竊取單車的行為,也要依法處罰,在維護企業利益的同時,放大警示效應。客觀說,從媒體反映情況來看,這兩方面做得都不夠。

  其次,共享單車面臨著觀念文化基礎不牢的尷尬。大爺大媽將共享單車圈起來收看管費,孩子肆意破壞單車,這可能不單單是個別人私德缺失、私慾作祟的問題,而是反映出我們在公民素養和公德教育上還有薄弱環節。共享是「使用而非擁有」,共享的前提是對他人權利的承認和尊重。權利意識和誠信意識,是共享經濟得以充分發展的觀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誠信文化是共享經濟繁榮發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視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經濟的發展就會成為沙上建塔,共享單車的單兵推進就會夭折。這才是應對共享單車發展難題最需要直面的問題。

  面對突出的新問題,不僅僅是提供國民個人素質這麼簡單,更關注到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等其他方面。今日關注的重點不僅僅只是共享單車這一新事物,日後與共享經濟相關的其他新事物都會層出不窮。

  我們期待中國未來的共享新生活。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