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沒有人叫培根(法國就是培根是什麼梗)
2023-06-28 18:36:51
這位朋友的留言來自培根的名篇《論讀書》,「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 我回復了句「法國就是培根。」 沒一會兒有讀者留言:法國培根????
連著4個問號,看來這位朋友不知道「法國就是培根」的梗。那我來科普一下吧。
「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是一個懂點英語連讀才能看懂的段子。我們先來看下中文譯本:
小時候,爸爸對我說:「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之後的十多年裡,這句名言的後半部分一直在困擾著我: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能和前半句列在一起?知識與力量、法國與培根之間,難道冥冥之中有著什麼難以言喻的聯繫嗎?
我無法理解。可是,每當我向大人們提起「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這句話,他們卻只是贊同地點點頭。
或者是當有人說了句「知識就是力量」時,我會緊跟著接上一句「法國就是培根」……可從沒有人用怪異的眼光看著我、認為我說了奇怪的事,而只是若有所思地表示同意。
我還專門去問過一個老師,「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而得到的答覆卻是整整10分鐘關於「知識就是力量」的解釋,壓根沒有觸及一點兒「法國就是培根」的內容。當我怯生生地用疑問的語氣提醒老師,「法國就是培根?」他只是說了句「沒錯。」只有12歲的我沒有勇氣和自信再追問下去。我絕望了。從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理解這句謎一般的話語背後的奇特意義,我放棄了追尋,僅僅將它當作是可以掛在嘴邊、卻不去思考其意味的一個謎。
直到多年之後在書籍中偶爾見到這句話,"Knowledge is Power....Francis Bacon"我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那一瞬間,童年崩壞……
如果沒有get到的話,讀下面的英文原版。2010年10月28日,網友Lord_Baron在Reddit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
簡單來說就是這孩子把Francis Bacon聽成了France is Bacon,產生誤會的原因是這段話中有連讀現象:
基本的輔音加元音連讀
細心的你可能會說:France is的結尾是z,而Francis的結尾是s,也不是完全一樣吧?
z在詞尾念法和s相差無幾。這一點可以在《語音學教程》(A Course in Phonetics)中找到證據:In most pronunciations, the voicing that occurs during the final /z/ does not last throughout the articulation but changes in the last part to a voiceless sound like /s/.
從「法國就是培根」這個梗中我們學到:
1. 連讀是英語語音中重要的一部分,母語人士一般是意識不到這一點(就像很多東北人會以為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我們想提高聽力,讓自己的發音更地道的話,一定要掌握連讀。
2. We are more likely to hear what we expect to hear. 我們往往聽到的是我們想聽到的話。例如嶽雲鵬會把「夜夜想起媽媽的話」聽成「爺爺想起媽媽的話」,把「愛的主打歌」聽成「愛的豬大哥」...
最後我們來做一個連讀練習,再感受一下連讀現象。
你會怎麼讀下面這兩句話:
They tell me the dime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y tell me that I'm easier to understand.
其實這兩句話讀起來一模一樣:
that I'm中的t在這裡會讀成像d的音
這個例子是來自經典美音教材American Accent Training,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如果你是英語老師、英語專業的學生的話,我認為這是必讀的一本書。
知識就是力量💪
法國就是培根🥓
連讀就是胸是炒雞蛋醬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