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匹配決定流量價值議論文
2023-06-29 05:47:52 1
如果把3G時代看作是運營商發現和培育流量價值的時代,那麼4G時代則可以稱之為以流量為核心的數據營銷大時代。獨立分析師雲晴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採訪時表示,運營商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將流量融合到個人、行業、企業客戶、網際網路應用等各個相對市場的信息消費中,賦予流量新的價值和贏利點,為這些相對市場帶來新利益和效率,將是運營商流量經營最關鍵的一道坎兒。
目前,運營商流量經營的模式主要分為前向、後向和定向三種。前向模式主要是針對個人消費市場,如今更多的呈現出融合、與話音共享的趨勢。而後向模式及定向模式則更多的開放給行業客戶、網際網路OTT等,通過打包售賣形成流量規模效益。
毋庸置疑,後向和定向模式可讓運營商將流量批量化變現,但是從目前的經營情況看,其售賣的方式依然屬於簡單、粗放型,在流量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下,運營商的利潤空間也將不斷壓縮,必須賦予流量除簡單數據傳輸之外的意義來穩定價值。
雲晴認為,後向和定向模式的關鍵在於理解網際網路企業、行業客戶等大流量客戶的贏利點完全不是在流量,而是在流量所承載豐富的商業模式上,因此在設計流量產品時一定要和業務做好匹配。
如果找準贏利點就能實現流量價值的最大化,那麼國內運營商是堵在了這條路的哪兒呢?雲晴認為,在考慮提升流量價值的模式和實務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國內運營商流量經營的困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運營商看到的商業機會更多是通過規模化形成的,而很少能看到流量通過IT服務或網際網路服務帶動價值提升的商業機會。
所以,國內運營商的流量經營一方面要著眼點於針對傳統客戶的規模增加,通過量來實現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運營商應該以提升流量單價的角度來尋找新的商業機會,關注軟體、服務、諮詢等領域能力的提升或是轉型,在專業化服務上積極地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