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公園最新規劃(探索公園城市營城模式)
2023-06-30 05:52:53 2
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水天一色
27日下午,成都青龍湖溼地公園內陽光鋪灑、水鳥棲息……一場特別的新聞發布會正在這裡舉行舉行。發布會的主題和公園內的美景相得益彰——「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推進綠道生態價值轉化」。
2018年2月,視察成都天府新區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昨日,在成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這場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局長楊小廣對兩年來成都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情況做了介紹。
構建公園城市支撐體系
初步形成公園城市理論構架
「成都成立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和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開展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研究,舉辦首屆公園城市論壇,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共識」,楊小廣表示,成都已初步形成公園城市理論構架。
成都科學編制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總體規劃和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等30餘項技術規範,深入實施20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策略,初步形成公園城市規劃技術標準體系。
擘畫公園城市空間形態
建成各級綠道3689公裡
在謀劃公園城市空間形態方面,成都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成立省級新區東部新區,推動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楊小廣介紹說,成都規劃建設1275平方公裡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1.69萬公裡天府綠道,建成各級綠道3689公裡,新增綠地面積 3885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9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5%。「成都還建立覆蓋23個區(市)縣的公園城市首批76個示範片區,推進錦城公園『築景成勢』,實施錦江公園『九大行動』。」
同時,成都統籌布局66個產業功能區,加快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現代化城市新區和公園式產業社區。
創新公園城市價值轉化
打造場景品牌120餘個
成都創新生態資源市場化運營模式,實施「老公園·新活力」提升行動計劃,探索構建近期投入產出平衡、遠期生態價值持續放大的長效機制。
「成都建立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的『雙千』機會場景發布機制,加快培育山水生態、天府綠道等6大公園場景。打造江灘公園、新橋社區、夜遊錦江等場景品牌120餘個,五岔子大橋、城市之眼、香香巷等網紅打卡點位380餘個。」楊小廣說,同時,成都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梳理項目招引機會清單2500餘項,「天府綠道社會投資佔比達70%以上;『百個公園』示範工程吸引社會資本170億元,佔比56%。」
探索公園城市營城模式
規劃建設14個TOD示範項目
據楊小廣介紹,成都深入推進「三治一增」,打好「三大保衛戰」,2019年空氣優良天數較2017年增加52天、達287天。
同時,成都加快構建「軌道 公交 慢行」綠色交通體系,規劃建設14個TOD示範項目,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341公裡,新開工「8類18項」公服設施項目2199個,建成功能性項目987個,「家門口」的綠色福祉可感知可觸及。
成都依託以黨組織為統攬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成都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59條,改造老舊院落600個、棚戶區17434戶,完成「兩拆一增」點位3270個,打造特色精品街區121個、公園小區70個。「實現公園形態與社區生活有機融合,基層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質同步提升。」
下一步
加快實施千條「上班的路」 「回家的路」社區綠道工程
經過兩年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已成為成都最顯著的品牌標識,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開啟了新時代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徵程。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開展公園城市形態、內涵、建設路徑的理論探索研究,進一步完善公園城市規劃體系、指標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示範體系;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夯實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本底。」楊小廣介紹說,未來,成都將加快推進三級天府綠道體系「結網成鏈」,繞城高速兩側500米範圍133平方公裡的城市環狀公園——錦城公園「築景成勢」,中心城區錦江兩側34平方公裡的城市帶狀公園——錦江公園「形態重塑」,進一步彰顯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同時,成都將加快實施1000條「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00個社區花園等惠民細胞工程,進一步構建完善「15分鐘綠色生活圈」。「此外,我們將繼續深化場景策劃和景觀提升,引入國際知名設計團隊,打造更多高能級、高品質、高顯示度特色場景品牌,進一步豐富公園城市的美好生活體驗。」
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