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建設大美灣區(新區十四五)
2023-06-30 04:42:41 1
在前進的路上,每座城市都經歷著重心遷移與重構的過程,符合時代的發展力量隨之誕生,城市新封面出現。
如果要從中山鎮街中找到這股新力量和城市新封面,打造「四個示範區」(智慧城市示範區、BIM/CIM綜合應用示範區、無廢城市示範區、零碳城市示範區)以及建設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陣地的翠亨新區,當之無愧是最重要的一個。
翻開《廣東中山翠亨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即翠亨新區「十四五」規劃),一個未來城市的樣本躍然紙上。在系列新理念和新目標下,一場城市建設管理的創新探索正在翠亨新區大地上開展。
「一灣、兩軸、兩帶、四區」
深圳土地開發強度達50%,東莞僅次之,廣州、珠海、佛山土地開發強度也早已突破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環珠江口「黃金內灣」上,各大城市開發空間已基本到達「瓶頸」位置,相對於傳統核心區域的特色平臺陸續出現。佛山三龍灣、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東莞濱海灣、江門大廣海灣、肇慶新區……這些新平臺,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即擁有較大的連片建設發展空間。在這樣的「白紙」上,各地都作了精心的規劃,翠亨新區也不例外。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規劃。」這是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最為人熟知的一句關於城市規劃的話語。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縱觀世界灣區,規劃在灣區建設發展中的作用尤為明顯。從20世紀20年代起,紐約區域規劃協會(RPA)對紐約灣區先後提出了四輪規劃,推動紐約灣區以佔比極低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美國8%-9%左右的GDP,位列美國各大都會區之首。
規劃的重要性對於志於打造中山城市新中心的翠亨新區來說不言而喻。為此,翠亨新區「十四五」規劃對規劃的剛性約束作了專門強調:堅持規劃先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控要求,統籌生態、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建築基因,加強對建築形體、色彩、體量、高度和空間環境等方面指導約束,因地制宜設計豐富多樣的城市景觀。
翠亨新區「一灣、兩軸、兩帶、四區」空間格局圖。
在整體空間規劃格局上,翠亨新區劃出了「一灣、兩軸、兩帶、四區」的布局。這是融合濱海城市特色元素的區域空間規劃,「一灣」是指「香山灣」。此外,在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南部,將布局中央商務區,未來聯動西片區(南朗片區)北部的產城人融合片區,形成貫穿東西片區的城市聯動發展軸。東片區(馬鞍島)北部產業項目集聚,將形成產業創新引領區,西片區(南朗片區)南部擁有孫中山故居等歷史人文和左步村等旅遊資源,將打造成為國際文化旅遊區。從馬鞍島北部橫跨橫門口,連接南朗南部,形成綜合發展軸。
天上沒有架空線、地上沒有電線桿
翻開翠亨新區的基建和公共配套設施項目清單,隨處可見帶有國際標籤的項目:面向全球徵集創意方案翠灣文化藝術中心和翠湖體育中心,對標國家一級博物館運營標準建設的欖菊大灣區博物館。
對標國際一流,是翠亨新區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準則。翠亨新區「十四五」規劃提出,新區將高標準配套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展覽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同時,謀劃推動自行車賽道、水上運動中心、奧體中心等特色體育設施建設,打造世界級錦標賽舉辦地、國家級大型特色體育賽事中心等高水平體育設施。未來,翠亨新區將是中山高端公共服務配套最密集的區域。
值得關注的是,翠亨新區是中山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模最大的區域。通過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將將各種市政管線集中下地,新區將形成「天上沒有架空線、地上沒有電線桿」的獨特城市景觀。
在城市形態方面,面海靠山的翠亨新區將打造有別於中山傳統的城市面貌。依託五桂山、面向香山灣,翠亨新區將向海塑心、向海塑形。
一條串聯山海的城市軸線逐漸清晰:聚焦大尖峰、雲梯山、犁頭尖山至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東片區、珠海淇澳島等視線通廊,嚴控視線範圍內建築高度,預留通暢開闊的背山面海景觀視廊;東片區北部沿翠亨快線打造活力發展軸,東片區中部香山灣為西片區主要濱水核心區,規劃保留原有生態基底,建立多條放射狀廊道由五桂山通達至海灣,創造豐富優美的海灣景觀;東片區南部通過主題樂園、品質居住、特色商業、星級酒店等建設濱海綜合服務帶。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在城市管理方面,翠亨新區將是中山最重要的一塊試驗田。目前,翠亨新區已被確定為智慧城市示範區、BIM/CIM綜合應用示範區、無廢城市示範區、零碳城市示範區,「四個示範區」理念體現在翠亨新區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模塊中。
目前,翠亨新區智慧城市運作已日益完善。在翠亨新區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內,工作人員通過指揮大屏就可以監測到新區建設的每一處細微變化。約26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可通過實時視頻、3D模擬視頻、圖表數據等形式,展示城市綜合環境態勢、經濟運行、招商引資、城市運行、工程管理等實時數據和動態。
未來,翠亨新區將創建智慧城市示範區。一方面,翠亨新區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雲、網、端」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化基礎設施網絡,另一方面,綜合應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現代「城市大腦」,打造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的現代化數字城市。
未來,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新區將整合城市基礎、政務服務、交通運輸等動態數據,建立起跨部門、跨領域數據共享流通機制,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同時,在經濟發展領域,經濟監測體系和精準招商體系也將建立起來,通過產業雲以及創新實驗室,推動區內企業數位化轉型;通過標杆應用場景建設和數據要素開放利用,提升產業發展數位化水平,培育一流的產業生態。
數據以及由數據構建起來數字孿生城市將出現在中山的最東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城市標杆。新區將應用建築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進一步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領域的數位化、信息化。城市、土地、建設、交通、市政、公共設施等各種專業規劃和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將被匯聚起來,形成「地上地下全空間、人地房全要素、規建管全鏈條」的多維資料庫。BIM/CIM技術應用交流和協作平臺逐漸成熟後,一個在「元宇宙」存在的翠亨新區數字城市將與實體城市「孿生共存」。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作者】 雷海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