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電影門徒反映哪個地方(吳彥祖門徒結尾含義)
2023-06-27 21:29:46
大家好,我是龍套夏一條。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由劉德華、吳彥祖、古天樂、張靜初聯袂主演的電影《門徒》。
影片有兩條故事線。
主線是吳彥祖飾演的臥底警察阿力,跟隨劉德華飾演的毒梟林坤多年。在劉德華準備將全部生意交給自己時,集齊證據的吳彥祖配合警方將劉德華成功抓捕,而劉德華最後自殺身亡。
另一條線是吳彥祖在臥底期間,結識了古天樂和張靜初飾演的吸毒夫妻。在吳彥祖的救助下,張靜初飾演的阿芬卻毒癮難戒、多次復吸,而古天樂更是一個無恥混蛋。最後,張靜初毒發身亡,古天樂被吳彥祖設計販毒,在新加坡抓獲,死刑難逃。(新加坡法律,碰毒必死)
作為毒品犯罪和臥底警察雙題材,影片既有毒販兇殘的展現,也有臥底心理的描寫。雖然在這兩方面都有非常真實的刻畫,但不同於以往同類電影,這部《門徒》的開頭和結尾,都在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空虛和毒品哪個更恐怖?
怎麼理解這個主題?
那麼我們就要明白,「空虛」在這裡的象徵意義和「恐怖」指的是什麼。
電影主線劇情中,劉德華飾演的毒梟和吳彥祖飾演的臥底警察阿力有一段對白。
吳彥祖問:「人為什麼吸毒?」
劉德華說:「那幫人渣要吸,關我什麼事?根本怪他們自己。」
之後劉德華被捕時,問吳彥祖:「我當你親弟弟,你為什麼出賣我?」
吳彥祖說:「為什麼你的價值觀全是錯的,你在賣毒品,你在害人,你知道嗎!」
而在另一條劇情線裡,吳彥祖也看到了張靜初作為一個吸毒者對毒品幾乎不可能戒斷的依賴和吸毒後對身心的極度摧殘,更是親眼目睹了張靜初因吸毒過量而死亡的慘狀。
最後,吳彥祖得出結論:毒梟劉德華和吸毒女張靜初的死,都是因為空虛。
所以,「空虛和毒品哪個更恐怖」,其實質就是,無論製毒、販毒還是吸毒,人的主觀選擇和毒品的客觀存在,究竟哪個危害更大?
那麼影片要告訴我們的答案是什麼呢?
這就要結合電影結尾,吳彥祖身穿警服在張靜初死前的屋子裡,準備給自己注射毒品這一段劇情。
於這一段,電影裡交代,毒梟劉德華死後,吳彥祖選擇繼續做臥底,這也是他上司的上司同意的,所以吳彥祖不可能也不應該會穿警服外出,而吳彥祖的角色設定,又是一個信仰堅定、有情有義、嫉惡如仇的警察形象,那麼最後這一幕如何解釋?吸毒女張靜初的女兒出現阻止了吳彥祖的行為,又代表了什麼?
只有明白了這段劇情的由來,我們才能清晰理解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這裡,小編從三個方面來解析電影如此安排的用意。
劉德華之死和張靜初的信劉德華的死,是在吳彥祖的默許下進行的,這樣保護了他的家人不被牽連,從這點看,吳彥祖跟了劉德華這麼多年,他們之間是有情義的。
張靜初留給吳彥祖的那封信,電影中雖然沒有進一步的交代,但我們可以猜想,是拜託他照顧自己的女兒。而因為吳彥祖的放棄,導致張靜初徹底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從某個角度說,吸毒女張靜初的死,吳彥祖是負有責任的,因為他是警察。所以吳彥祖資助她的女兒上學,是基於內心的愧疚之情。
古天樂之死和天台鴿子古天樂的死,不管吳彥祖是出於對張靜初的歉疚還是身為警察的職責,他在新加坡設局將其抓捕,無非就是讓古天樂死。(新加坡法律,碰毒必死)但沒有他的頂頭上司支持,針對一個小嘍嘍,做這樣的局是完成不了的。但爾冬陞飾演的上司之所以幫助他,一方面是還了吳彥祖提供情報、抓捕劉德華讓自己升職的人情,另一方面,這也確實是應該做的工作。
從這點看,上司爾冬陞和臥底吳彥祖是有「戰友之情」的,但當吳彥祖回到天台,發現臥底期間餵養的鴿子全部被上司清理,只是因為上司怕得禽流感,吳彥祖才明白,他們之間也不過是一種工作關係,案子結束,一切也都結束。上司和之前毆打自己的另一組同事一樣,不過是為了獲取情報,破案升職。
從這點看,他們又都是無情的人。
一方面是對自己有情義的毒梟和讓自己有愧疚之情的吸毒女,雖然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造成了最後的結局。
一方面是無情的工作和無情的法律,破獲毒品,抓捕毒販,是現實中自己每天要面對的事。
但毒品是破不完的,毒販也是抓不盡的,自己出賣感情,背負虧欠,到底意義在哪裡?人的選擇,選擇正確的路,就那麼難嗎?
講到這裡,我們說回之前的問題。
身穿警服來到吸毒女阿芬死前的屋子裡,準備給自己注射毒品,就是吳彥祖的選擇。
最後,阿芬的女兒出現,阻止了吳彥祖的行為,吳彥祖將阿芬的女兒抱在懷裡,電影結束。
這就是影片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空虛和毒品,哪個危害更大?
人的主觀選擇和一切醜惡的客觀存在,哪個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我想,答案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我是龍套夏一條,專注於影視評論、影視解析、原創短劇、搞笑視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點擊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天天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