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這樣的電影有哪些(揭露現實人性的國產電影盲山)
2023-06-20 12:31:04
《盲山》(2007)
電影過於真實,便會讓人心生可怕。關於拐賣女大學生和婦女的,當然,本片的確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拍攝。
這部電影有國內版本和海外版本,兩個不同的版本,結局也是不一樣的。
而海外版的更為真實絕望,國內版本為了令觀眾不感到絕望的黑暗,以及某些部門機關的臉面,我們的女主角在最後是被成功解救了。但在國外版本中,她用舉起的一把菜刀完成了結局。
根據某報對導演李楊的採訪報導,這件拐賣案件的原型,最後也是以潑硫酸這種極端的方式,完成了對自己精神上的發洩。
在各種逃跑辦法都被一一擊碎後,絕望到底的殺戮,對被拐賣的女大學生來說,只是把自己毫不留情的推進地獄。
導演李楊說,「我講了一個故事,把人性中我們習以為常、不覺得是黑暗的一些事情提出來強化,這是我想做的。我就像拿一個手術刀,把它切開了,血淋淋地讓你看———這是我們人性中有的東西。」
「我甚至看到國內一個報導,一個女孩子在汽車上被奸了好幾次,全車的人都沉默……我們要眼睛幹什麼?中國的字特別好,『盲』就是『亡目』,眼睛死掉了,不是瞎掉,這是兩個概念。『亡目』是眼睛死掉了。」
「老拍這個幹嘛呀?」 看過電影,記者「質問」李楊:非把女主角設計成一大學生,演員還挺漂亮?就寫成普通女性,人長得也一般呢?
李楊也坦言:不是有意突出獵奇效果。「更多的是我覺得有一種反差在裡頭:城市的姑娘,突然被賣到這樣一個特別陌生的地方,更加有戲劇張力;包括知識結構完全不一樣,她是讀過書的,那個男人根本不識幾個字兒。我的性子很急,本能地喜歡戲劇衝突。」
不過李楊在前期採訪裡發現,被拐賣婦女也不乏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有人民大學的一個青年教師、博士,被拐賣到農村六七年,也生了孩子,後來跑出來。學校裡也沒給她留職位。」
看《盲山》的過程,從憤怒到失語,最終覺得一切的情緒都是枉然。
《盲山》裡,被拐賣到陝北山區的女大學生白雪梅所遭遇到的一切是社會新聞的細節化,我可以想像那些被拐賣的女子被強姦、強迫生子、與外界一生隔離的狀態,但卻不曾想過她們在這過程中掙扎的種種,不曾想過「事件」之外那些人的一切態度。
李楊做了一隻無功無過的顯微鏡般的角色,他的任務就是將滲透在這拐賣事件中人們絲絲縷縷的行為呈現在世人的眼前,他要用村民的「盲」來對比所謂有知者的「盲」,無疑,是一次令觀者尷尬的提醒。
女大學生白雪梅被用七千塊的價格買下,從一個獨立的個體成為了交易的物品,她的「丈夫」在老父老母的呵斥和幫手下強姦了「老婆」,同樣作為女人,「丈夫」的老母親只會對這個女孩說:「事情已經這樣了,女人家嫁誰不是嫁,你給我兒子做媳婦,不會虧待你的……」
我不確定這個母親有多少惡,她成為幫兇大部分的成分可能只是覺得七千塊不能白花,只是覺得兒子需要傳宗接代。
你憤怒,你憎恨,但是無用,這種大山深處的原始與無知,是讓憤怒都顯得無力的。
仿佛你對著一個失聰者大吼大叫,而對方只見你嘴唇的蠕動,卻絲毫也無法接收到你想表達的一切。
很多人覺得盲山的劇情太現實太殘忍讓人無法接受。
社會罪惡的製造者從來不是個人,也從來不是小團體,它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罪惡,是直接實施者,裝聾作啞者以及我們這些視而不見的觀者們共同的罪惡。
這種無法翻越的「盲」是眼盲,是法盲,是文盲,更是心盲。
而我在這裡敲下的字句,我拋出去的憤怒和指責,卻又毫無例外地又彈回到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