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有哪些新書(從步步驚心到科幻小說)
2023-06-02 21:01:48 1
很多人或許難以想像,寫「穿越」題材的網文作家,能轉型寫科幻題材,還能獲得2018年度「中國好書」獎。
這個人就是桐華。
近日,她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不僅再度談到成名作《步步驚心》,也聊到了自己如今的生活狀態。
《步步驚心》就是那趟命運的列車
對很多網友來說,桐華這個筆名最初是和一部穿越劇牢牢綁定在一起的。
作為中國大陸較早一批「穿越劇」的原著作者,《步步驚心》一直被認為是一部現象級作品。當年不僅其網文引發網友追捧,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收穫了不錯成績。
回憶十幾年前的創作,桐華將其形容為「徹底改變生活」的作品。
她這樣形容當時的創作狀態:「那時候很原始,下筆的那一刻其實就是給自個兒找個事做,我就在網上發帖子。感覺大家樂呵樂呵就行了。沒有目的性,唯一的目的就是自我傾訴。大概是我平時挺喜歡看電影、看電視劇的,看的時候是吸收,突然有一天就開始輸出了。」
「那是一種本能吧。」如今,當命運的列車已經開出很遠很遠,桐華覺得《步步驚心》就是她當年踏上列車的時候。
「你已經隨著這列車走了。但那一瞬間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已經踏上了這趟列車。」
好奇讓我不斷嘗試新題材
《步步驚心》之後,桐華並未一直專注於「穿越」題材,她所涉獵的題材完全可以用「多變」來形容——既有童話、神話類,也有都市生活主題的故事。
獲得「中國好書獎」的《散落星河的記憶》,更是以科幻元素為背景。用她自己的話說,不斷嘗試新題材大概源於一種好奇心。
「我希望每一個故事能讓我自己興奮起來,如果一個東西重複,就不能讓我興奮。一定要有一些新鮮的東西,才會很興奮,感覺大腦活躍。」
比如《散落星河的記憶》,就是她看電視時發現的一個「讓人興奮的」題材。
「我記得當時看了幾個節目都和基因相關。一個是科學家在海島做實驗,通過基因改造控制島上的蚊子;還有一個節目是通過基因尋找某個古人的後代。正好看了這些東西,就覺得很好玩。」
雖然在寫作這件事上,她也會遇到卡殼之處。像寫《雲中歌》時,「我甚至有過感覺自己不會寫了,心裡想了很多故事,但文字好像不聽你使喚,你得思索怎樣用文字把各種各樣的想法表達出來」。
但她似乎仍然願意嘗試新的內容。桐華說,自己最近還在想,是不是哪天應該挑戰寫一下男性視角的故事。
「別人家的孩子」
但好奇只是開始。桐華卻總能將這種好奇變成實實在在的作品,這或許要靠一種學習能力了。
在進入大學前,桐華的每個人生階段都「完成度很高」——好好學習,考年級第一,然後上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簡而言之,這應該是個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曾在早年的一次採訪中這樣形容那段生活:「高三的時候,大家都在看複習資料,我還在看小說。因為學校把高三的課程在前兩年就講完了,高三整個兒一年就是在重複之前的知識點,但是之前的知識我都沒忘,所以覺得特無聊。」
到了大學時,她仍喜歡看小說、看電影,或許還要加上一條窩在宿舍床上睡覺,在她的印象中黃易的作品就是那時看完的。
桐華說,只有到了考試前,她才要把自己從每天喜歡睡覺、看小說、看電影的狀態中拽出來。「每天早早就起來複習功課,努力讓自己過關。從這個角度說,我應該是北大學霸裡的學渣。」
「斜槓青年」
在嘗試了諸多題材的寫作之後,桐華又擔任了多部影視劇的策劃、編審。
很難用一個身份定義桐華。她自己也並不想在這些身份中偏向某一個,而是樂於做一個「斜槓青年」,擁有多重身份。
在她看來,這種身份的轉化其實是自己生活狀態的切換。
「寫作是一個封閉的狀態。我寫作的時候,朋友來,我都不想見。因為我覺得這打破了寫作的那個圈。我不想讓他們進入我的圈,我也不想從這個圈裡出來,就把自己框在那個圈裡。」
《散落星河的記憶》這部小說她寫了將近兩年。「當你在這個圈裡待了兩年,你就覺得亟需見到人類。」
所以寫完這本書,桐華就切換到影視製作人的身份。「那就是正常的上班族的狀態,有同事、有項目壓力。每天除了和編劇溝通,還要跟公司、老闆溝通,一群人經常要開會,和寫作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她習慣在寫作中釋放情感,對工作則一絲不苟,只是對改編自己的作品,桐華是糾結的。
「寫小說是把自己全部放到了這個故事裡。而電視劇和小說截然不同,如果改編自己的作品,你必須把自己的東西打碎重塑,這很痛苦。」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