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連載47(長篇小說連載中學堂)
2023-06-02 09:49:30
作者 田雁寧
第七課
2
那溫暖的小舌頭輕輕吮吸手指的感覺幾十年都過去了,至今在我頭腦中的印記還那麼清晰,只要那一幕稍許浮現就有種說不出的溫暖和甜蜜,像春風秋水一樣慢慢從心底溢出一點一點浸潤全身。這種純真的幸福在一個人一生之中是很難得的,所以人到中年仍然珍惜,連回味也小心翼翼,生怕那美好無比的感覺遭到什麼驚嚇不翼而飛。
於青青乘坐每日一班的客車從州城到小城赴林家精心準備的婚禮真成了一樁驚動不少人家的大事,兩座市鎮之間的距離雖只有六十多公裡,可那時因坎坷不平的縣級公路再好的車輛也要開好幾個小時,所以客車到達小城的時間連車站老站員都難說準,迎接新娘子的一大群人只好在車站停車場翹首以待,誰都不肯放過搶先一睹傳說已久州城美人的機會。
我在西街茶館林羽老師向我爸他們激動展示於青青寄來的大頭照片中見過她的麗色和風採,一張線條柔美林黛玉式的瓜子臉有一對又黑亮又水靈的丹鳳眼,那條恰到好處的鼻子又挺又直襯出滿面風韻。教師們傳看那張藝術照的時候,高雲亭脫口說了一聲有點像王丹鳳,可隨即又搖了搖頭說,那面頰寬了一點,似乎不及名滿全國的當紅女明星那麼秀氣,卻又有一種大巴山山地美女的俊俏野氣,總之是那種讓男人看了還想再看的女人。就在林母的焦急張望和眾人的悄聲議論中不知哪個冒失鬼叫了一聲,州城的班車來啦!隨著人群一陣騷動,一輛外殼破舊渾身作響的客車衝進車站來了一個急剎停在了一團灰塵裡,當灰塵慢慢散去,旅客陸續下車,一個高挑白皙的姑娘朝早已因激動過分而有些不知所措的林羽輕輕叫了一聲,所有在場迎接的或圍觀的人們都一下子認定她就是於青青了。
這個州城女子不但身材秀挺模樣漂亮,那臉上的皮膚才叫小城人開了眼界,它不但潔白而且是那種青春健康的白色,簡直令所有看她的無論男女都心曠神怡,如同一道柔白春光照射過來直透心底,並盤纏在裡面不再出來。忍不住多看幾眼又一陣心跳神蕩不可收拾,用今天的說法,於青青在小城頭一次亮相就把大家給完全鎮住了!不少人心裡忍不住嘰咕林羽這小子這輩子真他媽的有豔福能娶上這麼美得讓人心尖尖都發癢發顫的美人兒,是林家祖墳埋得好,還是他自己前世修來的喲!
在眾人驚豔的目光和感嘆裡於青青走過去大方主動地和林羽拉了拉手就很懂事地朝林母鞠了一躬,那帶書卷氣的優雅禮貌又讓人讚嘆,這未來新娘的第一次亮相給林家、老師們和小城人的印象堪稱完美,難怪我媽回家小聲跟我爸講,難怪林羽表弟會一見鍾情以至丟魂落魄,那個於青青不光是天生的美人胎子,連一舉一動都那麼勾人迷人哩。還嘖嘖輕嘆擔心過於漂亮的女人免不了招事生非,他們的老弟能否鎮得住她。聽了這不吉之語,我爸好一陣沒吭聲,最後淡淡說了一句,這女人是林羽的命,事到如今也只有認命了。
為了不幹擾寧靜校園中良好的教學秩序,我爸他們安排林羽在夜間帶領他的美麗新娘參觀大名在外都想一睹芳顏的小城中學,不知是哪個順風耳聽到的一丁點兒風聲並悄悄在同學間散播,當於青青一踏進中學堂的大門就有上百個好奇學生等在那兒,她一出現就有人發出輕輕的嘖嘖聲,幾個女生還冒出了今天追星族般的歡聲尖叫,要不是吳瑩老師出面制止和溫和引導,整個中學堂上夜自習的學生們真會一湧而出爭相觀看林羽老師美得像畫上人兒一樣的新媳婦,從而引發一場不大不小的騷亂。
學生群的背後還出現了柳小露俊俏豐腴的身影,由於偷男人的醜聞纏身她已好久沒在學校裡公開露面,大概抵不住在教師間言傳已久關於州城美女的種種話題誘惑,按捺不了心底裡的好奇想看看於青青的真實面目就借著夜幕掩飾冒著遭大膽學生吐口水的危險來到學校門口守候,迷濛的夜色裡看不清她臉上的真實表情,只能猜想一個深陷緋聞泥潭不能自拔的女人即使顯出開心的樣子那也是假的。
不知是純屬巧合還是其它原因,高大健美的體育老師楊普安也扎在男生堆裡朝林羽他們張望,雖然看不清他的面部表情,想必也是極為複雜,出事之後他與昔日愛戀的女人已形同陌路,就是去教工食堂打飯不期而遇也是彼此裝作沒看見,連一個眼神的招呼也沒有。據知情人士透露,為滿足物慾和情慾而跌入有婦之夫情抱的柳小露,迫於社會輿論壓力以及激情過後冷靜下來思前想後對自己沒守住道德底線輕浮出軌有些後悔,還流淚拜託過吳萱向楊普安轉達懺悔並想挽回舊情,可無論吳老師怎麼勸解,體育老師從頭聽到尾都一聲不吭。事後照高雲亭的說法,他那兩道目光冷得嚇人。
師生們簇擁著即將舉行喜禮的一對新人在中學堂校園裡轉了一大圈,看來這所創建於民國初期中學校氣派的布局和獨特的禮堂還有教學樓群搏得了於青青的極大好感,站在大操場中心發出了帶樂感的好聽讚嘆,女校長在校長辦公室的接見是當晚活動的高潮,平時高貴矜持和老師都保持一定距離的女人欣賞了於青青片刻就伸出手來與她相握,並說了祝福她和林羽老師的話語,這讓一直繃緊神經的我爸和高雲亭夫婦鬆了口氣,對女校長恰到好處的表演從內心給予好評,並相信林羽的這次婚禮會是小城中學建校以來最為精彩漂亮的一次。
我、四狗和小雪一群愛看熱鬧的孩子也擠在跟隨這對新人的人群裡,照四狗看來中學堂有了於青青這麼漂亮的新娘子,那個已成殘花敗柳的柳小露就不值一提了,他連用彈弓偷襲她那翹屁股的興頭都沒了。小雪不喜歡四狗講那些刻薄過頭的話,對犯了大錯的柳小露她是又惱又憐,提到大家都喜愛的楊普安老師的尷尬處境心頭更不好受,有時還淚雨汪汪的弄得我哄也不是勸也不是,乾脆什麼也不說。
於青青的出現頓時成了中學堂的另一道別致風景,一下子轉移了廣大師生們對黃某人、柳小露的注意力,大家都在悄悄議論這場已經驚動整個小城的教師婚禮究竟會有多麼隆重和美豔,不少師生懷著一種對盛大節日的期待,大家都殷切期望那個喜慶時刻早點到來。我和四狗他們的目標也不再是好吃的糖果、餅乾、瓜子之類的喜糖喜果,第一次用少年的眼光去認真看待一對郎才女貌新婚夫妻的大喜日子,隱約感覺這樁婚事不僅只是受到全城人的關注,還或多或少影響了中學堂裡的生活,這感覺來得有點莫名其妙,但又真切得幾乎可以觸摸得到它的真實存在,我說不出來是奇妙還是有點古怪,反正不由你不接受它。
(未完待續)
文學評論 | 行且吟者田永安
寫在田永安《騎遊日記》出版之際
作者 李正熟
田永安是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他的作品行文端莊,文風樸實,功底紮實。在金堂縣作家群裡,他是不多的佼佼者。
2011年,田永安出版自傳體長篇小說《歲月留痕》,承蒙他不棄,贈我一本學習。我看書不積極,一般的書常常是隨便翻翻就丟到一邊去了。但讀《歲月留痕》,卻是只用了兩天兩夜便一氣讀完了的。讀完後,還忍不住向文友們推薦,放膽說是金堂縣少見的好文墨!這裡的好,就是他平實準確的好,他真誠不虛的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記得當時讀完《歲月留痕》已是凌晨1點過,激動不能掩卷,寫了一首小詩郵箱給他:
這是一支初春的青草,
有著清新,質樸,健康的味道。
它在氳氤春氣裡,
講述繁花和敗草的故事。
因為真誠,它理直氣壯,
可以恣意地妖嬈。
這支春草,
長在我們曾經熟悉的地方,
長在我們難以抵達的故鄉,
只用一種顏色,
就喚醒了我們急於成群結隊回鄉的焦躁。
這是一隻神奇的春草,
其他的草都將死去,
它卻能一直活在初春裡。
或者說,它在哪裡,
哪裡的春天就不會老。
千年萬年裡,
它總能被後世踏春的人每每看到。
哦,田永安,我的兄長,
即使你一無所有,
單憑這支春草,
你就可以和世界握手,
並有資格和未來來個擁抱!
田永安寫作時間較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20多歲的田永安便在省內外發表作品並且獲獎。比如他的四川清音:
《山灣灣來了貨郎擔》
鳳吹麥苗綠浪翻,
山花朵朵笑開顏,
山灣灣來了貨郎擔,
山歌一串唱得歡。
要問唱歌的是哪一個,
供銷社的售貨員李小娟。
你看她:
高挑的身材圓圓的臉,
一對辮子搭在肩,
兩隻褲腳向上挽,
汗珠掛在眉毛尖,
穿過竹林繞小院,
爬了坎坎又轉彎,
挑起擔子多矯健,
迎著陽光直向前,
好似春來翩翩一隻燕,
一飛飛到工地邊。
(白)喂,社員同志們,
日用百貨挑來了!
新到的毛巾上海產,
尼龍襪子顏色鮮,
補衣快買針和線
還有什邡的葉子煙。
牙膏、牙刷、肥皂、香皂樣樣隨你選
日常用品都齊全。
擔子剛剛才放下
人群圍了一大圈。
大娘買了針和線,
大爺買了葉子煙,
姑娘選了尼龍襪,
小夥子挑了一幅新墊肩。
貨物到手心頭暖,
個個眉毛都笑彎,
回頭來把小娟贊,
誰知她
挑著擔子一閃一閃早已飛下了山。
這首四川清音作於上世紀70年代。那個時代,鄉鎮(當時叫公社)有文藝演出團,村上(當時叫大隊)有文藝演出隊。演出隊除了模仿電影表演《紅燈記》《沙家浜》等樣板戲之外,也表演當時當地的地方劇。田永安的這首清音從村裡唱到縣裡、市裡、省裡,被很多美女演唱,群眾傳唱,把作者田永安自己也唱成「翩翩一隻春燕」。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當時中國農村,電影書籍少,識文斷字人少,上頭號召,下面需要,田永安便「為時而著」,創作了大量的反映時政的文藝作品。他曾經下過鄉,後來在供銷社工作,長期擔任鄉供銷社主任,領導和接觸了很多「高挑的身材圓圓的臉,一對辮子搭在肩」的李小娟似的人物,所以,一下筆,便情不自禁地寫供銷社,寫「李小娟」「趙小燕」,真合了「歌詩合為事而作」。後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白居易《與元九書》),到底改不了關注時政的思維習慣。
時政文難寫,難在空洞無文、圖解政策口號。但在田永安面前,卻是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看《山灣灣來了貨郎擔》,作品時代感強烈、人物形象鮮明、事件簡潔生動,短短30多句裡,有群像,有典型,有環境。人物外貌、行動、語言俱備,一個青春健康、熱情開朗的新世界女性形象呼之欲出,體現了作者駕馭語言、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底,的確是一件思想性、藝術性並美的難得之作。
田永安作品風格的轉型,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這以後他的作品現場感強,用筆平實準確,氣質真誠不虛,有非虛構寫作風貌,具備了史詩品格。
田永安的文筆有洗鍊,準確、形象之美,讀他的作品,會使人沉靜下來,融入進去,與作品人物同歡喜,共悲戚。與作品中的湖光山色、歷史煙雲兩相映照,一齊明滅。
10多年前,田永安加入了金堂的騎遊隊,與一批志同道合者騎上自行車,轉山溝,翻丘嶺,過鬧市,住小店,閱歷了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景、小事。他不同於一般的騎友,每至夜宿,其他人倒頭便睡,他卻一定要蜷縮枕席,檢查照片,記錄歷程。
他不像酈道元只注水,他還注山、注樹、注花、注草,注日出月落,注飛雲流水,注人物形神,注靜物光影,注名山大川,也注無名小廟,注歷史掌故,也注傳說花邊。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筆鋒所至,境界全出。
現在,在廣大騎友和文友的鼓動下,田永安終於要出版他的騎遊日記了,這對於或懶於運動,或不良於行,或好入名山大川遊的人來說,這部《騎遊日記》不啻為一部補漏的好書。
祝賀,田永安先生!
祝賀,那些終於被田永安先生文字注意了的小物小事!
祝賀,如我一般尚未領略那些小物小事風華的讀者朋友們!
也祝賀,成都的文壇,金堂的文壇多了一部誠實的作品!
作者簡介
李正熟,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金堂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作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