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紀曉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被電視劇騙了好多年)
2023-06-02 19:48:53 4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清朝只有兩個清官,一個叫劉羅鍋一個叫紀曉嵐,這全是拜影視劇所賜。其實真實的歷史未必沒有電視劇好看,起碼《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沒有告訴大家,紀曉嵐曾因為通風報信被判貶官至新疆。
01
劉羅鍋與紀曉嵐
劉墉和紀曉嵐是名義上的師兄弟,因為後者師從劉統勳,而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劉墉的父親也算名人,前幾年熱播的影視劇《天下糧倉》主要就是講述劉統勳的功績。
紀曉嵐是《四庫全書》的總編纂,無論是學識還是才思自然都是上等,而劉墉書法非常棒,因此兩人經常在一起唱和。
紀曉嵐出題、劉墉寫字,二人合作留下了不少優秀的篇章,比如「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便是出自紀昀之口。而他對這句詩非常喜愛,以至於去世之後,劉墉專門寫下來作為輓聯相送。
在對於和珅的問題上,兩人的立場是一致的。當時滿朝文武多多少少都會與皇帝的紅人產生一些關聯,只有少數幾個人不肯依附,其中便有劉、紀二人。
不過兩人並沒有像電視劇裡那般與和珅針鋒相對,因為和珅年齡太小,等他掌握國家權柄的時候,劉墉已經失去了進取心,一心混日子等死,完全沒有什麼鬥爭的興趣。而且二人之間年齡相差如此之大,根本沒有《宰相劉羅鍋》中所演的,可以與和珅從年輕鬥到晚年,最後兩人還惺惺相惜。
而紀曉嵐就更不會了,一則他高中進士的時候和珅剛剛出生,二人之間差著輩分呢,電視劇中完全將他們捏估成了同齡人。二則和珅崛起的時候,紀昀剛剛從新疆流放回來,一家人經歷了生離死別,如此重大的創痛已經讓紀曉嵐處事小心再小心。
那麼紀曉嵐為什麼會流放新疆呢?
02
無字信惹禍
乾隆三十三年的夏天,已經在家退休多年的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忽然在山東德州的家中接到紀曉嵐送來的一封信。
盧見曾與紀曉嵐算是親家,前者的孫子娶了後者的長女。有了這層關係,兩家相互提挈。盧見曾在任的時候幫助過紀曉嵐,等他致仕回家了紀曉嵐已經進入了政治中樞。
盧見曾打開信封被裡面的內容驚愕到了,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信裡裡外外沒一個字,只裝著一撮食鹽和一撮茶葉。盧見曾也是一路過關斬將考出來的進士,對這種隱喻題非常在行。
看到鹽和茶葉,他驚得出了一身冷汗,因為東西代表的意思是:「鹽引虧空,立案偵查(茶)」。鹽引是宋代開始出現的一種憑證,有了鹽引就代表商人可以合法運輸、銷售食鹽了。由於這是官府頒發的手續,因此十分容易造成壟斷,這也是古代鹽商巨富的原因。
而到了清代,主要產鹽區的事務都由兩淮鹽政使負責,試想一下,鹽引這個產生巨大經濟利益的手續自然非常容易滋生腐敗問題。而盧見曾也恰當地抓住了「經濟效益」,凡是想獲得鹽引,每申請販賣兩百斤鹽,就必須上供三兩銀錢。
這三兩看似不多,但在將近二十二年的時間裡,卻貢獻了白銀兩千萬兩。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乾隆朝一年的稅收大概在八千萬兩左右,這些錢相當於一年國家收入的四分之一。
可這麼多錢卻沒有進入國庫,而是全部進入了鹽政體系這些官員們的腰包。由於做到了「雨露均沾」,所以上上下下心照不宣,這種貪汙行為始終將皇帝蒙在鼓裡,盧見曾也安然退休。
可沒有想到,新上任的鹽政官員龍拔世由於對傳統的分贓感到不均,與同事鬧翻。一氣之下,他向乾隆奏報將官員侵吞鹽引回扣的事情全抖摟出來。乾隆又驚又氣,忙召開御前會議,與幾位近臣商定派人秘密偵查,查清後一一嚴辦。當時紀曉嵐由於編修《四庫全書》風頭正勁,自然在皇帝圈定的小圈子裡。
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紀曉嵐連夜給親家修書一封。他心裡的算盤打得特別好,沒有留下任何通風報信的親筆內容,絕對不會牽連到自己。
可沒有想到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多久乾隆皇帝便單獨召見他,「你雖然未寫一字,未傳一言,但通風報信,證據確鑿。」很快紀曉嵐便被派去烏魯木齊「出差」了。
03
物是人非
兩年後,紀曉嵐重回「閱微草堂」,但等待他的卻是一片愁雲慘澹。在他流放期間,年僅二十多歲的大兒子死掉了。回到北京沒多久,他愛妾郭彩符也死掉了。要知道,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郭彩符」這個名字經常出現。
對他造成打擊的第三件事情便是他的「四兒」被僕人殺了。紀曉嵐生有三個兒子,但在眼中還有第四個兒子,便是名叫「四兒」的一條狗。
紀曉嵐流放新疆的時候,這條狗也跟著去了,白天黑夜不離左右,感情自是不一般。回京之後,一見有僕人偷懶「四兒」便狂吠不止。
大家嫌狗妨礙自己的事情,於是偷摸把狗給殺了。紀曉嵐對此極其惱火,不僅厚葬「四兒」,還寫了「師犬堂」的牌匾掛在僕人們的房子裡。
經過這一番折騰,紀曉嵐已經喪失了早年的銳氣,面對如日中天的和珅,他壓根就沒有抗衡的打算與實力。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李金鍚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