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不好要調肝補腎(關節不好要調肝補腎)
2023-05-30 08:04:29
關節不好要調肝補腎?來源:人民健康網冬季,很多老人的膝關節都容易出問題原因是,寒冷容易導致氣血凝滯,致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筋、韌帶受到牽連,發生僵硬疼痛、走路不穩的情況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溼病科主任醫師張春豔說,膝為筋之府(膝就好比是筋的房子),肝主筋,故膝蓋不好要先調肝,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關節不好要調肝補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關節不好要調肝補腎
來源:人民健康網
冬季,很多老人的膝關節都容易出問題。原因是,寒冷容易導致氣血凝滯,致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筋、韌帶受到牽連,發生僵硬疼痛、走路不穩的情況。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溼病科主任醫師張春豔說,膝為筋之府(膝就好比是筋的房子),肝主筋,故膝蓋不好要先調肝。
中醫講的筋包括關節滑囊、滑膜、韌帶、肌腱等組織,它的健康直接影響人們的行走和自由活動。古代醫學著作《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提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意思是說,膝為筋之大匯,當筋靈活柔韌時,膝關節功能良好;當筋虛損勞傷時,膝關節就會出現屈伸不利,行路時彎腰駝背、頭向下俯的表現。《素問·六節藏象論》中則論述:「肝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強調肝是筋力的來源。張春豔說,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肝血腎精是筋骨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肝血充盈時,能保證全身經筋得以滋養,如果肝血虧虛,則會筋脈疼痛。老年人經常覺得腿沒勁,上樓梯費力,都和肝血腎精虧虛有關係。除了內在因素,膝關節不好還與邪侵、損傷等有關。所以,排除外傷導致的關節問題,日常調養膝關節關鍵在於補肝腎、強筋骨。專家給出了護膝的三張處方。
1.善用中藥。補益肝腎、滋養筋骨的中藥主要有熟地黃、白芍、川芎、當歸、木瓜、麥冬、枸杞、續斷、牛膝、雞血藤等。運用這些藥物時,需辨證論治:老年女性應著重補肝血,故應加強當歸、白芍、川芎的藥物用量,以養血活血、柔筋止痛;寒邪較重,可以加入制川烏、制草烏,加強散寒功效;瘀血較重,可以加點桃仁、紅花;如果膝關節腫痛,可以放木瓜、牛膝,能加速舒筋、活血、祛瘀的作用。以上方子中,丹參、枸杞、當歸、木瓜屬於藥食同源的中藥,平時煲湯也可以適當添加,每次不超過10克即可。秋冬季節,還要多吃些銀耳、百合、大棗來養血。
2.按摩艾灸。膝蓋不適,可以按摩腿部的阿是穴(此穴又名不定穴,沒有固定位置,哪裡疼就在其附近按壓即可),也可以重點按摩犢鼻(下肢蹬直,膝蓋下面外側凹陷處)、血海(掌心握住膝蓋,左掌按右膝,右掌按左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處)、陰陵泉(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陽陵泉(膝關節下方外側的高點,向下一寸凹陷處)四個穴位。如果陰冷天症狀加重,可以用艾灸在以上穴位上方約3釐米處燻5分鐘,再揉一揉,每個穴位反覆艾灸不超過15分鐘。
3.下肢力量訓練。給大家推薦一個動作:坐在凳子上,抬起小腿,使大腿和小腿與地面平行,做勾腳和繃腳練習。肌肉力量加強了,關節穩定度就會好。如果小腿力量不夠,下面可墊個小凳子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