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又大力發展屋頂光伏(公共建築有望覆蓋光伏屋頂)
2023-05-29 20:35:17 2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未來三年內,我國公共建築屋頂中的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這意味著,明天的建築不僅更低碳節能,而且更「懂你」。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的2022浦江創新論壇開啟最新一期的科創訪談《平行未來的N次元》,邀請到我國建築結構領域的青年科學家,胡建輝教授,展開有關於未來建築的N種想像:未來的建築一定會朝著低碳化、信息化的方向演進,建築也會變得更低碳、更智能、更「懂你」。
在剛結束不久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有一座綻放著中國冰雪健兒奪冠夢想的運動場館——「冰立方」。實際上,這座銀白色冰雪場館背後的低碳故事,同樣刷新著一項項環保紀錄。它是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水立方」變身而來,「水立方」本身就是一座低碳建築,14年後其建築的透光度仍然保持在95%以上。「這是因為建築面積和屋頂包裹著一層像泡泡一樣的高分子薄膜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這種材料的重量只有玻璃的1/10,厚度只有玻璃的一半,但它有自潔性,就像荷葉一樣表面不吸水,雨水可以直接把表面灰塵帶走;另外,它還是一種100%可回收的材料。」
從「水立方「到」「冰立方」,建築從材料、結構、控制技術三個方面踐行了「有生命」的低能耗,不愧於低碳建築的典範。例如,其內部空間的劃分十分科學。要知道,觀眾席溫度不可能和冰面附近溫度相同,觀眾區需要加熱。然而,「冰立方」的分區加熱滿足能量高效利用的要求,讓能耗更低;可視化的觀眾舒適度反饋系統,讓建築更「了解」觀眾需求。「近年來,人們對建築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以前人們想要更高、更大、更特別的建築,但它們消耗了大量資源,排放了許多碳,現在人們不只關注建造的過程,更關注建築的全生命周期。」胡建輝教授說。
據透露,到2025年國家要求公共建築屋頂中的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目前主要有兩種手段增加光伏覆蓋率,一種是BAPV(光伏附加在建築上),一種是BIPV(光伏集成在建築中)。「光伏與建築融為一體,建築在為人們遮風擋雨的同時,也吸收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和熱能。據測算,一塊光伏板大約7年能收回成本,而它的使用周期在25年以上。」同時,加裝光伏勢必要有一套傳感控制系統,如家用能量管理系統(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來測量建築到底發了多少度電,降低了多少碳排放等。因此,未來的建築一定會朝著低碳化、信息化的方向演進,建築也會變得更低碳、更智能、更「懂你」。
當下,中國的建築業正孕育著變革,低碳建築有很多突破口,它與能源、機械、電氣、計算機都有交集,我們甚至可以從植物學角度去規劃與眾不同的建築類型。「未來,建築也未必都是固定和堅硬的,柔性材料、數位技術、智能控制的出現,人們完全可以顛覆以往的理念,設計出柔性又舒適,甚至裝拆便攜、機動快捷的建築結構。」對此,胡建輝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