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五大愚蠢的名將(三國五大神童)
2023-06-07 03:55:21 2
三國時期,聰明人特別多,足智多謀的謀士數不勝數,如郭嘉、賈詡、徐庶、龐統、法正、程昱、荀攸、許攸、諸葛亮、荀彧、張昭等人。其實,三國時期,還有很多人,從小就非常聰明,也就是所謂的神童,也非常多。
在這兒,通過層層篩選,選出三國時期的五大神童。他們分別為孔融、諸葛恪、劉協、鍾會、曹衝,那麼這五位如何排名呢?他們結局如何?其中四位結局都悽慘無比,只有漢獻帝一人得以善終,依據相關史料,排名如下。
鍾會,字士季,出身潁川鍾氏,才高八鬥,精通玄學。他是太傅鍾繇庶出幼子,是三國時期少有的神童。相傳,鍾會少年時聰慧敏捷,五歲時,被曹魏重臣蔣濟評價為「非常人也」,意思是說鍾會非池中之物,不會甘於沉默的。
據《世說新語》中記載,鍾繇帶著鍾毓、鍾會兩個兄弟朝見魏文帝曹丕時,哥哥鍾毓過度緊張,滿身是汗,而弟弟鍾會卻和沒事兒一樣,非常從容。魏文帝曹丕問道:「卿面何以汗?」鍾毓回答道:「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曹丕又問鍾會道:「卿何以不汗?」鍾會回答道:「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這則故事真實性有待考證,可是形象地凸顯出鍾會比他的哥哥鍾毓的機智之處,說自己害怕得連漢也不敢出來了。曹丕聽了,哈哈大笑。可惜的是,鍾會在伐蜀後,自認為建立不世之功,有點飄飄然了,與姜維發動叛亂,慘死軍中。
孔融,「建安七子」之一,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他作為神童,最出名的事情為孔融讓梨。他的這一舉動被列入著名啟蒙讀物《三字經》中,教育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兒童。《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融四歲,能讓梨」,當時讓梨的孔融年僅四歲。我們四歲時幹啥呢,啥都要最好的、最大的。
而孔融呢,在每次吃梨的時候,總是拿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大人好奇,問道,為何你不選大梨。孔融道:「我人小,吃小梨」這一句使滿座皆驚,認為孔融不是一般人,是一個神童。不幸的是,公元207年,孔融被曹操以「大逆不道」之罪殺害。《後漢書·鄭孔荀列傳第六十》李賢注引《融家傳》:
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第三:劉協
漢靈帝駕崩後,漢少帝劉辯登基,沒多久,大將軍何進和宦官同歸於盡,十四歲的漢少帝劉辯與九歲的陳留王劉協此時流落街頭。大軍閥董卓進京,碰巧遇到逃亡的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面對兇神惡煞的董卓,漢少帝嚇得不會說話,而劉協卻能應對如流,沒有感到慌張慌亂。董卓對劉協刮目相待,認為他非常聰慧,有當皇帝的威嚴,能夠取代劉辯,成為新的皇帝。
於是,董卓擁立劉協成為新的皇帝。劉協憑藉自己的聰慧,贏得了董卓的青睞,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因此他也是一個少有的神童。悲劇的是,漢獻帝從開始當上皇帝,就是一個傀儡,一直到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漢,才從皇帝的寶座上下來,被廢為山陽公,於公元234年去世。
第二:諸葛恪
童諸葛恪,繼承了父親諸葛瑾和叔叔諸葛亮的優良基因,人稱「東吳小神童」,遠近聞名。他在六歲時,跟著他的父親諸葛瑾出席一次宴會。宴會上,孫權和諸葛瑾開了一個玩笑,他讓人牽來一頭驢,在驢的標籤上寫了「諸葛子瑜」這四個字。
眾人哄堂大笑,因為諸葛瑾臉長得特別長,很像驢臉。這時,輪到小神童諸葛恪出場了,他取來筆,在這四個字後面又加上了兩個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孫權大驚,於是順坡下驢,把這頭驢上次給了諸葛瑾。
以上是諸葛恪添字得驢的故事,關於諸葛恪的機智故事還很多,如他巧妙拍孫權馬屁、智對老臣張昭等事跡。可惜的是,諸葛恪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因為權勢,慘死在政敵孫峻的手裡。
第一:曹衝
曹衝,字倉舒,曹操和環夫人之子。他從小聰明仁愛,深受曹操的喜愛。關於曹衝,最出名的事跡為「曹衝稱象」。五六歲的曹衝,知識儲備和智商,已經不弱於一個成年人。如江東孫權進獻了一頭巨象,滿朝文武不知道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而曹操卻偏偏想知道這象的重量。
這時,小孩子曹衝說:「把這頭大象放到大船上,在水位線上做記號,把大象拉走,再給這條船裝載其他重的東西(如石頭等)。當水面也達到記號水位的時候,暫停放置,然後稱一下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的總質量就是這頭大象的質量。」曹操聽了非常高興,感嘆自己的小兒子聰明伶俐,有大才,於是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得知了大象的重量。《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銳,即施行焉。
可惜的是,年僅十三歲的曹衝,便夭折了,悲慘程度不次於諸葛恪、孔融、鍾會三人慘死。
總結:以上三國時期的五大神童,曹衝英年早逝,孔融和鍾會、諸葛恪慘死,只有漢獻帝劉協一人得以善終。難道老天都不保佑神童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