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怎麼來的安全嗎 怎麼科學食用味精
2023-06-06 23:57:21 4
味精吃多了會頭暈,對健康有危害的言論非常多,這其實是很多人誤解了味精,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那麼,味精是怎麼來的安全嗎?怎麼科學食用味精?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味精是怎麼來的安全嗎
人體能夠體驗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種叫做「鮮」。1907年,日本人蒸發大量海帶湯之後得到了穀氨酸鈉,發現這個東西嘗起來像許多食物中的鮮味。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味精。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質然後純化得到的。現代工業生產採用某種擅長分泌穀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發酵的原料可以用澱粉、甜菜、甘蔗乃至於廢糖蜜,使得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聽起來是不是耳熟,這個過程跟酒、醋、醬油的生產也差不多,生產過程中並不使用什麼「化學原料」。如果把酒、醋和醬油當作「天然產物」的話,味精就應該也是天然產物。
穀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之一,廣泛存在於生物體中,也存在於各種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比如醬油、奶酪。
至於味精的安全性,相關的研究非常多,都沒有發現過它能產生危害。只有個別動物實驗發現在「大劑量」下,對於某種非常敏感的老鼠有產生神經毒性的可能。不過所需要的大劑量遠遠高於人類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沒有進一步的後續研究。
在國際權威機構JECFA和美國、歐盟的監管體系裡,味精的安全性都不用考慮,在食品中的使用也無限制。只要你不嫌加多了膩歪。
而雞精、蘑菇精等各種精,本質上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只不過其中還含有其他調味料,是一種複合調味料。
怎麼科學食用味精
儘管味精有益無害,但食用味精仍然要講究科學。
適量的食用,當味精攝入過多時,穀氨酸鈉會使人體中的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從而出現眩暈、頭痛、嗜睡等症狀。
哺乳期婦女和兒童最好不食用味精。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會生成穀氨酸,穀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降低鋅在血液中的濃度,導致嬰兒缺鋅,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味精含有鈉離子,老年人和高血壓、腎病、代謝綜合症等患者要嚴格控制味精的攝入量。
味精要在食物出鍋前放,當味精被長時間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雖然焦穀氨酸鈉無毒,但是卻沒有鮮味,那麼放不放味精又有什麼意義呢?
關鍵詞: 味精 怎麼 安全 科學 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