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旅遊景點排名(山西呂梁旅遊景點知多少)
2023-06-07 11:21:16 1
呂梁旅遊景點介紹
呂梁主要旅遊景點介紹:古鎮磧口;黑龍 廟;西灣村;李家山;龐泉 溝;玄中寺;北武當山;武則天廟
呂梁其它旅遊景點介紹:
安國寺:安國寺位於離石市西十二公裡處,創建於唐貞觀十一年(637)。寺內主要建築有佛殿、銅塔樓、讀書樓等。佛殿內有彩塑菩薩3尊,壁畫124幅,造型生動,色彩明亮。
白馬仙洞:位於離石市東南25公裡處的九鳳山麓。進入洞內,只見怪石嶙峋,尖石如劍,方石如床;再進則有柱石自洞頂倒懸而下,離地3尺,擊之鏗然有聲。洞內還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此洞洞裡有洞,深不可測。曾有人進洞探險,不見盡頭而返。
木樓:原名觀音樓,在方山縣大武鎮。明景泰四年(145)建築,三層重椽、十字歇山頂結構。高5丈許,寬3丈餘,內有觀音、玉帝等塑像17尊。下邊由16根木柱支撐,其中四根直通樓頂。整個建築為全木結構,嚴密精巧,造型美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窳山:位於中陽縣城東五公裡處,峰巒峭拔,松柏疊翠。山腰有金代創建的道教廟宇——龍泉觀。廟堂依山而築,布局嚴謹,結構精巧。廟中有清冽甘醇的「龍泉水」。相傳農曆三月十七為聖母生日,這裡屆時舉辦廟會,遊人香客雲集山巔,汲取龍泉聖水,觀賞柏窳勝景。另有傅山隱居此地的「方石山房」,其間留有題詞真跡。
卦山:位於交城縣城北三公裡處。卦山因山的形狀酷似八卦而得名,這裡峰巒疊嶂,古柏參天。山上有天寧寺、書院、朱公們、關帝廟、三教堂、文星閣等構成的建築群。古柏為卦山奇觀,蒼勁挺拔、千姿百態為其特色,諸如形似牛頭、龍爪、孔雀、鳳凰、七星、繡球、母子連根、黑白二蛇等,情趣橫生。
劉胡蘭紀念館:位於文水縣城東17公裡的雲周西村,距太原市區85公裡。建於1956年,後於1957、1976年兩次擴建。館舍坐北向南,佔地6萬平方米。館前廣場的漢白玉石紀念碑上刻著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烈士墓前聳立著漢白玉烈士石雕像。館內還有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烈士被捕處、斥敵處、就義處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實教材。
杏花村汾酒廠:位於汾陽縣城北15公裡的太汾公路北側,距太原市區90公裡。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杏花村就以釀酒聞名遐邇。到唐代,更是「處處街頭揭翠簾」、「杏花村裡酒如泉」。
歷史上的杏花村,曾經吸引了我國著名的文人學者,李白、杜甫、宋延清、顧炎武、傅山都曾賦詩讚譽。李自成進北京時,路經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盡善盡美」的題匾。杏花村曾為此一度更名「盡善村」。
新中國成立後,董必武、謝覺哉、郭沫若、吳晗、巴金、趙樸初等人訪問杏花村汾酒廠,都留下了讚美的詩篇。
如今的杏花村,廠景如畫,酒如泉湧。汾酒、竹葉青酒的產量在不斷增加,而且在品種、包裝方面都有很大改進。隨著釀造工藝的繼續革新,酒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太符觀:位於汾陽縣城東北13公裡上廟村,始建於金代承安五年(1196),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軀體高大,形象逼真,從其塑造風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左右配殿內懸塑滿壁,表現后土聖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造型藝術令人讚嘆。其配殿大於正殿的設計,打破了廟宇建築的慣例,實為罕見。殿內有來狄青墓碑一座,保存完好。
天寧寺:距山西交城縣城北三公裡。此地八峰聳峙,層巒迭峰,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託出古天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後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千佛閣內有元代鐵鑄佛像三尊,高六米,每尊旁脅侍鐵鑄弟子六尊,莊重清逸。閣內四壁置兩層木閣,每閣各有坐佛一尊,惜已毀壞。虛堂在千佛閣後,鬥拱支簷,飛翼起翹,五脊六獸,雄偉壯觀。堂右有明鑄鐵鐘,可聲聞十裡。大佛殿居寺院正面,殿內釋迦牟尼像高踞佛臺上。往後登一百九十八級石階,可達重簷三層毗盧閣,在此俯視遠眺,地藏殿、藏經樓、卦山書院、朱公祠、奶奶廟等歷歷在目。布局層次分明,殿閣錯落有致。再上為石佛堂,建造精巧、別具匠心。附近關帝廟、三教堂、文星閣等建築,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書寫的匾額。寺外東向墓塔林立,莊重秀麗,另是一番情趣。
后土聖母廟:又名后土廟。在山西汾陽縣城西北二公裡田村。因廟內奉后土聖母,故名。始建於唐,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現存大殿三楹。殿為單簷歇山式,殿內滿繪壁畫,總面積達59.49平方米。畫分三壁,北壁是聖母神像的襯託,畫題《燕樂圖》,表現聖母后宮生活;東壁是《迎賀圖》,表現聖母出宮奉迎場景;西壁為《巡幸圖》,反映聖母回宮場面。壁畫工筆重彩,瀝粉貼金,畫面壯闊,人物眾多。亭臺殿閣,曲橋廊廡,布局謹嚴有致。
山神峪千佛洞:在山西交口縣城西20公裡山神峪村。此地呂梁山脈縱橫交錯,林木茂密,山峪深重。相傳古時有位白須老者居此,出入隱現,人莫能測,鄉人譽為山神,地名因此而得之。峪西側山崖下,鑿有石洞一區,洞內石壁滿雕佛像,計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洞中釋迦像衣著莊重,面目慈祥,純系民間雕造風格。洞之創始年代不詳,按其造像特徵和手法,應為元初石窟。窟前有元建廟堂一所,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鐘鼓樓,窯洞式無量殿居中,內供無量壽佛;後院左右配殿對峙,千佛洞居中。高低錯落,布局嚴謹,四周山林掩映,清靜幽雅。
香巖寺:位於山西柳林縣城內。相傳為古離石縣唐朝八大寺廟之一。背山面水,築於山腰,蒼松環繞,翠柏成蔭,寺廟布局完整。中殿佛臺有磚雕,紋飾多樣細緻,雕刻刀法熟練。寺內各殿,保留有明代的琉璃瓦件甚多。其中後代增補的醬釉和黑釉琉璃瓦件,為其他寺廟所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