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主題電影五大看點(老電影觀後感六)
2023-06-06 23:34:03 1
最近又看了一遍老電影《東進序曲》,這是八一廠1962年攝製的一部戰鬥故事片,描寫的是新四軍戰史上赫赫有名的郭村戰鬥。
郭村戰鬥發生於1940年,當時,我新四軍挺進縱隊與日偽軍作戰後,移至郭村休整,準備隨後東進,建立蘇北抗日根據地。郭村屬於國民黨蘇魯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的地盤,蘇魯皖邊區總指揮部設在泰州,總指揮李明揚,副總指揮李長江,號稱泰州兩李。兩李本來屬於中間派,和新四軍建有統戰關係,新四軍還幫助他們運過彈藥,陳毅也曾三進泰州與兩李會談。但此時,在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頑固派韓德勤挑唆下,兩李決定向新四軍進攻,奪回郭村,於是發生了郭村戰鬥。
其實,力主向新四軍進攻的是副總指揮李長江,他是這支部隊的實際掌權人。李長江早年是贛軍司令李明揚的衛士連長,後來獨闖江湖,加入幫會,憑著義氣和勇猛,逐漸成為幫會老大。抗戰爆發後他拉起一支隊伍,把老長官李明揚請來當司令,他當副手,但下面的幹部大都是他的把兄弟,只聽他的。李明揚是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時曾跟隨李烈鈞參加湖口起義,後長期在贛軍任職。北伐時當過朱培德手下的師長、副軍長,與中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朱克靖都有交往,新四軍挺進江南後,他與陳毅也成為好友。李明揚並不想跟新四軍打,但拗不過李長江,加之韓德勤又逼得緊,只好任由李長江行事。但在戰鬥爆發前,他躲到興化去了,目的是為將來留條後路。
新四軍挺縱是支小部隊,只有兩個團兵力,兩千人左右,李長江有兩萬人,敵眾我寡,兵力懸殊,所以身在江南的陳毅聽說此事,堅決不同意打這一仗。但挺縱副司令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葉飛(司令員管文蔚在挺縱的地位類似葉挺在新四軍)初生牛犢不怕虎,背後又有胡服的支持和慫恿(這場戰鬥就是胡服策劃的),所以不怕打。不過,為了做到有理有利有節,胡服也好,陳毅也好,都要求葉飛先跟李長江談判,儘量拖延時間,爭取拖到陳毅粟裕帶大部隊從江南趕過來。於是葉飛派陳同生前去談判。本來葉飛是想派惠浴宇(解放後任江蘇省長)去的,但惠正患眼疾,葉飛嫌他紅眼有損我軍形象,就改派了陳同生,結果陳同生被軟禁,郭村戰鬥還是爆發了。這就是電影《東進序曲》的歷史背景。
影片是根據陳同生回憶錄改編的,所以陳是主角,李炎飾演的黃主任就是陳同生。由於李炎經常演高幹,比演司令員的張鍾英氣場足,本片又是主角,導演有意突出他的地位,結果看上去有點像挺縱政委了,其實陳只是挺縱政治部副主任,排在政治部主任陳時夫、副主任姬鵬飛之後。陳同生解放後擔任過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兼市政協副主席。
片中其他人也大都有歷史原型。張鍾英演的司令員孟啟宇原型是葉飛,張在片中是老生扮相,但真正的葉飛當時只有26歲,是個精明強幹的小夥子。於純錦演的鄧團長原型是開國少將喬信明(他兒子喬曉陽曾任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縱隊參謀長原型是開國中將張藩。和黃主任一起去的警衛員原型是挺縱軍法處負責人周山,周山是烈士,江蘇省高郵市周山鎮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江州二劉的原型是泰州兩李。他們手下的三員大將:四縱司令賀老五原型是陳才福,他後來隨李長江當了漢奸。王孝忠演的二縱司令石中柱原型是陳中柱(詳情見《聊聊黃埔六期》,算是抗日烈士吧)。一縱司令周明哲則比較複雜,他的原型有兩個,一個是顏秀五,一個是陳玉生。顏秀五早年是上海青幫大頭目,杜月笙的妹夫,還是李長江的把兄弟。當年他在上海灘時跟周恩來有過聯繫,所以跟新四軍關係較好,幫過新四軍很多忙。但他在郭村戰鬥中並未起義,後來還跟李長江一起降日,當了汪偽和平建國軍副總司令兼軍長。抗戰勝利後,他的部隊被國民黨收編,他被安排為黃百韜部中將參議,但他沒有去,而是跑到香港做生意,後患病而死。解放後,陳毅曾專門派人找他但沒找到。陳玉生則是張公任縱隊的一個支隊長,秘密共產黨員,他和顏秀五縱隊的一個大隊長王澄戰場起義,對李長江打擊很大。陳玉生解放後曾任華東海軍副參謀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至於王澄,應該算那個帥氣的林副司令原型吧,他後來在葉飛部任團長,抗戰後期與日偽作戰時犧牲。師偉演的周小妹原型是地下黨員鄭少儀,送完情報後就留在新四軍,解放後擔任過江蘇省高級法院副院長。
李長江後來混的很慘,日本人奪了他的軍權,還下毒把他毒成殘廢,晚年寄住於李明揚家,變得瘋瘋癲癲,1956年病死,李明揚為把兄弟辦了後事。李明揚後半生混得還可以,李長江叛變後,他率領陳中柱打遊擊,抗戰勝利前夕被日軍俘虜並關押,但他寧死不當漢奸,表現出了民族氣節。解放後擔任過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省農林廳長,民革中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等,毛澤東曾在開會時專門找他合影。陳毅也一直很照顧他,因為與陳毅關係密切,陳毅去世後,他哭了一整天。1978年李明揚逝世,粟裕為他主持了追悼會。
李明揚看過《東進序曲》,但很不滿意,專門跑到陳毅家發牢騷,說沒有寫他與中共高層交往、幫過中共很多忙的光榮歷史,還說他平時常穿長袍馬褂,根本不像電影裡那樣軍裝筆挺,全副武裝,浮誇招搖的樣子,讓陳毅好一番寬慰才作罷。
《東進序曲》公映後,胡服曾向外賓推薦這部電影,因為郭村之戰是胡服忽悠葉飛打起來的。郭村之戰雖然是一場精彩的勝仗,但風險很大,有點賭博的意思。之前胡服曾向葉飛承諾,一旦開戰,他只要堅持一個星期,八路軍黃克誠縱隊、新四軍四、五支隊就會過來支援,這些堅定了葉飛的信心,即便接到陳毅命令不許打,他也採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態度,堅持要打。沒想到戰鬥一打響,胡服承諾的那些增援部隊都來不了了,有的是氣候地形因素,有的是敵偽阻撓,這下可把葉飛坑死了,他手裡只有一千人,(另外一千人去迎接陳玉生起義部隊了,)卻要對付頑軍兩萬人!逃也逃不了,只能硬拼。幸虧陳毅調兵遣將,派陶勇率蘇皖支隊星夜增援,再加上李長江部下有起義的,有不願打的,最後從一千對兩萬變成五千對一萬。當然主要因素是我軍戰鬥力遠超頑軍,一個頂十個,結果把頑軍打敗,取得險勝。但胡服後來不接受教訓,又想搞個類似郭村戰鬥但規模更大的戰役,遭到陳毅堅決反對,陳粟另外製定了完全靠自身力量單獨作戰的反頑方針。因為當時陳毅的直接上司是項英,胡服也無可奈何。果然,黃橋戰役爆發後,不管是黃克誠縱隊,還是新四軍四、五支隊,還是都趕不過來,只能靠陳粟獨立作戰。陳毅靠高明的統戰手段消除了一半敵患,粟裕以精妙的軍事指揮以寡擊眾,最終取得輝煌勝利。胡服雖然懂政治,戰略方針氣魄很大,但畢竟不懂軍事,戰略構想漏洞很多,這方面不如有實際經驗的陳毅更接地氣兒。
這部電影裡最精彩的情節就是黃主任在敵司令部裡舌戰群儒,黃擺事實講道理,用詞準確到位,態度不卑不亢,有理有節,敵我友態度分明,即便以今天的眼光和標準評價,也無可挑剔,無懈可擊讓我十分佩服編導的功力。
由於本片是根據南京軍區話劇團同名話劇改編的,因此除少數八一廠演員,比如李炎、於純綿、王孝忠、師偉、張樟、劉磊等人外,大部分是南京軍區話劇團的演員,有張鍾英、張憲、李恩琪、文卜東、魏啟明、叢志軍、王林佳、白鋼、彭奇愚、張立法。他們很多人都演過電影,所以看上去都很臉熟。本片中我認為演得最好的是演段處長的張立法、演劉玉坤的張憲、演賀老五的叢志軍,還有演營長王勇的王林佳,我總覺得王林佳演的這個角色可像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