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最好的書籍(白鹿原讀懂一本小說)
2023-06-06 20:34:55 3
讀了《白鹿原》之後我才深深領悟出"讀懂一本小說,就是多活一次人生"這句話的絕妙之處。
《白鹿原》受到了《百年孤獨》的寫作影響,開篇便是典型的馬爾克斯式,《白鹿原》也與《百年孤獨》一樣,從家族的命運看到時代變遷與命運慣性的對撞。《白鹿原》較之《百年孤獨》故事結構更顯明朗、簡單,關中地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故事。始於清末,伴隨著王朝覆滅、辛亥革命、抗日戰爭、三年內戰的歷史更替,上演了白、鹿兩家興盛衰絕的命運軌跡。
有一評論家曾說:"短篇寫故事、中篇說結構、長篇寫命運"。然而命運往往是一個龐大的命題,三言兩語道不儘是非曲折,說不清世事浮沉。大多數人都是在對與錯,善與惡,美與醜之間的灰色地帶彷徨,在追尋未至的生命意義中,走完了這一生。
我覺得小說的精彩就在於描寫了很多鮮活的人物,有些篇幅很長有些篇幅很短,有的人歷盡沉浮、坎坷不平,有的堅守信念、始終如一,有的人人鬼不分、亦人亦鬼。有很多人提起《白鹿原》就津津樂道田小娥的豔事,其實我倒覺得田小娥那段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更打動我的是在那種動蕩的政權交替的大環境下,每個普通人的命運浮沉。這本書對於大時代背景下家族和個人命運的沉浮刻畫的極好,也是讓我們讀者回味無窮的地方。
小說結尾一群人掘開了的墳墓,發現一塊磚頭,上面刻有"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的字樣,掘墓者,把磚頭摔在地上,磚頭破開,發現裡面又有一行小字:"折騰到何日為止。"猶如命運的結束,但留下的遐想與回味卻是無窮的,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也是《白鹿原》的魅力。
陳忠實先生描寫細膩,人物刻畫飽滿,文筆流暢深刻。兩個家族史,跨越四代人,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精神內核。
白壁無暇般的"白鹿"一直以其神秘色彩貫穿於小說之中,暗示了千百年來白鹿原上人們的精神寄託。這還給了我一種感覺,如果生活在這樣的白鹿原上,你只能按照他們的方式來生活,被束縛住,緊緊地被束縛住。跳出來後,你以為擺脫了他們,卻一輩子都沒擺脫。
此外,《白鹿原》讓我感受秦晉大地上文化的厚重感,我想作者創作的初衷,個人以為絕不僅僅是這些,作為陝西的小米渭河的水養大的鄉土小說作家,陳忠實在完成這本小說後自己也說可以帶進棺材裡。這意味著白鹿原不僅僅是向讀者交代的書,更是向祖輩先人交代的書。那麼,其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傳統文化元素,必然是陳忠實花了大氣力刻畫的滿意成果。其中典型的如,小娥死了報復社會染瘟疫,鬼上身鹿三,白嘉軒神秘的求雨儀式等等,關鍵還沒有成功求到。這些東西,與其說作者給讀者看的,不如說作者懷著一種崇高的使命感,試圖讓它被傳承被了解,以向祖先交代的。
我看到的是,什麼是真實的人生,什麼又才是真實的活法。每個人都只是時間長河,歷史潮流中的一瞬,如何把這一瞬間過得精彩充實?
其實人也可以另外一個樣子活著—追求信念。這樣的人,無論這個信念是好是壞,最後都會讓人佩服。他們是主動掌握命運的,而不是跟隨自己的命運漂泊的。所以才有了惺惺相惜的對手,才有了戰場上對敵人的尊重,才有了至死不渝的愛情……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沒有非黑即白,那些堅持自己信念的人最後把這樣的東西傳給了更多的人。
要做個好人,做個腰杆挺直的好人,無論滄海變換,無論寵辱哀傷,都不棄做個好人的精氣神兒,就是晶瑩白鹿。就是應對這個世事命運無常、充滿黑色幽默世界的根本方法!
生生不息的土地,住著白鹿精魂。白鹿兩家幾輩子的糾葛在命運齒輪下裹挾著家愁國恨上演,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