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推理(推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
2023-06-04 05:04:54 2
01
推理名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娜的力作《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一部拷問人性的精彩之作。
作品一舉奪得多個大獎,豆瓣評分9.0。被譯成多個國家語言,翻拍多次。
小說充滿道德、情感、法律的交錯與矛盾。正如黑格爾的名言所說:真正有價值的悲劇不是出現在善惡之間,而是出現在兩難之間。
當年美國沸沸揚揚的林白謀殺案是這部作品靈感來源之一。著名英雄飛行員林白20個月大的兒子,在他父親提供了高額贖金後,仍被撕票,事件轟動了整個國家。
它甚至推動了FBI與新法案《林白法案》的成立——即如果24小時內沒有找到失蹤人員,案件升格為聯邦罪案,由FBI介入調查。這也影響了許多國家的相關法律。
02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書講述了一起發生在列車上的謀殺案件。向來人數稀少的豪華車廂突然住滿了人,暗藏心思的乘客匯聚一堂,其中一個兇悍的男人更是舉止怪異,生怕被人暗殺。
這座列車如同是行駛在巖漿上,只要一點火星就會迅速燃成地獄。在大偵探波洛的眼皮底下,兇悍的男人被謀殺,他身上有十二道傷口,而門卻是被反鎖的——這是一起密室謀殺案!
此時風雪過大,列車暫停行駛,波洛決定在醫生、列車員、私人火車公司董事長等人的陪伴下,推斷案件,尋找兇手。
03
書中提供了乘客的座位示意圖、活動時刻表,但除去死者與偵探,這十二個人的口供都能互相對應,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有不在場證明!
難道這輛列車中坐滿了無辜者?這也是這本書的精巧之處。
一般推理小說裡的謀殺案,都致力於營造一個追逐犯人的機巧案件,犯人通常人數極少,偵探則是追逐他們的獵人。
但這篇小說恰恰相反,整整十三個人中只有一個無辜者。所有的乘客都參與了這起案件。
這裡可能有一個隱喻,十二正好是英美系法庭陪審團的人數,他們做出了判決,每人捅了一刀,懲罰了這個既是受害者,又是兇手的人。
04
原來死去的被害人,曾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綁架犯。除去被他直接撕票害死的小女孩黛西,黛西懷孕的母親也隨之心碎而死。
父親阿姆斯特朗無法接受悲痛的事實而去世。而女傭因受到懷疑、不堪忍受拷問而自殺。綁架犯卻僥倖逃脫死刑。
這十二名旅客都曾或多或少接受過這個家庭的幫助,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向這個綁架犯發起了復仇。
05
案件背後人性、法律與道德的矛盾,或許放在今天也無法爭辯出對錯,自詡人性為本的文明社會裡,也總有陽光照耀不到的角落。
這也帶來了一個經久不息的問題:當罪人逃脫法網,人們是否可以越過法律來懲罰兇手呢?正義缺席時,私刑可以代替它嗎?
偵探波洛的一生都在追逐真相,或者可以等價於追求法律的公正性。
但此刻波洛罕見的動搖了。「一件事一般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但你們......我無法做出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