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寫黑奴悲慘生活的小說(系列小說與日本町人文化)
2023-06-04 15:03:03 1
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社會與文化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沿革。自原始的繩文與彌生時代之後,日本相繼進入了公家政權時期與武家政權時期。其中,公家政權時期的文化包括古墳文化、飛鳥文化、白鳳文化、天平文化、弘仁·貞觀文化與國風文化。而公元1185年鎌倉幕府成立後,日本正式進入武家政權時期,歷經鎌倉文化、室町文化、桃山文化、南蠻文化、元祿文化與化政文化。本文以日本元祿時代大量出現的町人階層為背景,以著名文學家井原西鶴及其作品為切入點,深入探討當時發展興盛的町人文化,最終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一、元祿時代町人階層的興起
戰國時期的紛繁戰亂結束之後,「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建立起了延續百年的德川幕府,被稱作日本三大幕府之中制度最完善、國民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公元1688年,德川幕府的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開始執政,日本正式進入到元祿時代。
作為一個繼往開來的時期,元祿時代町人階層的興起打破了以往固化的綱常倫理與價值觀念,庶民倫理與價值觀念的滿足日趨成為時代的中心。而何謂「町人」,則要回溯到日本的戰國時代。自應仁之亂始,全日本分裂成幾十個小國,開始進入戰國時代。在這一時期,「以下犯上」的社會風氣極其顯著,一些戰國大名的家臣經常犯上作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日本全國的統一。德川家康在消滅豐臣氏統一全日本之後,忌於「以下犯上」這一風氣帶來的惡劣影響同時也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與特權,開始固化日本階層,建立了封建身份等級制度,將當時日本國民劃分農民、武士、手工業者與商人[1]。其中,農民階層是整個社會的基礎,保障著最基本的糧食供應;武士階層內部也有不同的等級,包括將軍、大名與浪人等;手工業者主要從事木石材加工、釀造與塗漆等工作,而像鑄劍這樣的工作由於對武士階層有特殊意義,因此受到了較大的重視;商人就是前面所講述的町人階層的主體,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富可敵國,但卻處於社會的底層。那元祿時期為何會出現町人階層的大量興起呢?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元祿時期政治穩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整個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很少與外界進行接觸,日本也就迎來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元祿時期的日本國內貿易也因此得到蓬勃發展,以商人為主體的町人階層的貿易往來逐漸成為全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和催化劑,他們從中賺取了大量財富的同時,階層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張;二是元祿時期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提高,飽受壓迫的農民紛紛經商。德川幕府時期日本一年的農業糧食產量約為2500萬石,其中將軍作為最高統治者能分得20萬擔,剩下的部分大多給了大名,農民往往只能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而在收成不好的年代,將軍和大名需要的糧食並不會相應的減少,農民往往背負著很大的生存壓力。但自進入元祿時代之後,日本農民雖然仍受到統治者的剝削,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卻得到了很大提高,開始出現了剩餘糧食與剩餘的農村勞動力。由於有剩餘的出現,一部分不堪忍受壓迫的農民開始轉而從事手工業與商業,町人階層也因此進一步擴大。正如馬克思所言,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政治與經濟的反映,作為一個國內貿易蓬勃發展的時代,町人階層開始成為社會的主體,相應的也就發展起來了屬於町人階層的文化,接下來我就以當時的著名文學家井原西鶴及其作品為切入點,探討元祿時期的町人文化。
二、井原西鶴與日本町人文化
元祿時代著名文學小說家平山藤五,筆名西鶴,原是大阪的一位商人。井原西鶴起初是以俳句聞名,他從15歲時就開始學習俳句,不僅曾在多場俳句比賽中大顯身手,而且還曾創下了一晝夜成句兩萬三千五百句的驚人記錄,足以顯示其深厚文學功底與創作天賦。身為町人階層的一員,井原西鶴一直以著本階層的獨特視角去關注著社會萬象,結合他自身的從商經歷,終究自成一派體系,創造了日本文學小說歷史上著名的「好色」系列小說。
町人文化的產生同樣也受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影響。眾所周知,一旦發生戰爭,除了必備的軍隊之外,後勤保障自然也是必不可少。日本戰國時期是戰爭多發的年代,各個將軍大名的地方割據政權為了時刻應對戰爭的發生,其城堡附近往往聚集著大量的手工業和商人。自德川家康統一全日本之後,隨著政治環境的逐步穩定,原本手工業者和商人廣泛聚集的城下町開始成為全國性質的貿易集散中心。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城下町的町人,德川幕府制定了町奉行制度,選任「町名主」進行統一領導,「月行事」進行輔助領導,並向町人徵取高額稅費[2]。在這種管理體制之下,町人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就被牢牢掌握在幕府手中,只要幕府一聲令下,町人便即刻家破人亡。這種朝不保夕且地位低下的生活狀態漸漸催生出了町人階層及時行樂、追求感官享受的文化,並在元祿時期達到了頂峰。文學小說家井原西鶴在妻子病故之後剃度出行,於41歲時以散文的形式發表了處女作《好色一代男》,旋即在町人階層引起巨大轟動。主人公世之介出身在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夢介是一位普通的商人,而母親則是一名妓女,由此也就養成了他貪圖享樂、縱情聲色的性格特點。世之介少小離家出門闖蕩,曾被父親剝奪過繼承家業的權利,他至年老之時也未曾關心過自家的家業,聲色犬馬是其一生的主題與追求。他的身上雖然充滿了許許多多令人厭惡的性格特點,但在那個封建等級森嚴的年代,井原西鶴通過虛構世之介這樣一個脫離現實的主人公,實際表達出來是對當時封建身份等級制度的抗拒與不滿。通過《好色一代男》的成功,井原西鶴開創了「浮世草子」這一文學形式的創作潮流,隨後又創作了《好色二代男》、《好色五人女》等小說。井原西鶴最後一部豔情小說——《好色一代女》則是描寫了一位寵姬淪落為娼妓的悲慘一生,慨嘆世事的無常。井原西鶴的創作後期由於受到當時統治者打壓,開始放棄「好色」系列小說的撰寫而轉向描繪町人階層的小說,著有《日本永代藏》等名作,主要描寫的是町人階層發家致富的故事,對他們精神世界的刻畫可謂是淋漓盡致[3]。
三、思考與感悟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曾經提到,一定時期的社會存在決定一定時期的社會意識。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歷過幾百年戰國時代的日本在德川家康的武力與耐心下終究走向了統一,閉關鎖國政策帶來的穩定政治環境推動了國內貿易的興盛,町人階層在元祿時代大量興起的同時也壯大了帶有鮮明階層特點的町人文化。井原西鶴的好色系列小說雖然在第一印象上略顯粗俗,但就其內容來看,並非是一種惡俗的情慾文學,而是借主人公之經歷挑戰當時的封建等級身份制度,反映出創作者井原西鶴對當時封建時代的反思與挑戰。
我們去評價一部文學作品的好壞,不能單單只從第一印象來看。井原西鶴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好色系列,雖然看似難等大雅之堂,但實際上卻是對元祿時期町人文化最深刻的反映,看似充滿的情慾的小說,實際飽含作者以町人階層的獨特視角品味世間百態的人身感悟。對文學作品甚至是文化的理解一定要結合當時具體的歷史背景與的階級特徵,切忌出現脫離歷史、脫離階級去評判文學作品的好壞。我們也不能只憑藉第一印象去評斷,而是要下足功夫去品位、去閱讀,才能發現蘊含在文學作品背後深刻的時代與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所思所想。
除了關於本文的思考與感悟之外,我還想談一下關於日本社會與文化的感悟。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不論是地緣關係還是政治經濟往來都不可謂不密切,但由於近代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導致我國目前與日本的關係始終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狀態,許多國民也存在著明顯的反日情緒。但我認為,日本雖然發動過侵華戰爭,在南京也屠殺過三十萬同胞,這一歷史事實絕對是毋庸置疑也不容否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重視日本的文化,不重視從日本的文化中汲取我們需要的營養,其重視教育、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至今仍是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所辦不到的。唯物辯證法也曾指導我們看事情要從兩面去看,肯定日本侵略罪行的同時也不能否認學習其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的經驗借鑑,不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取別國之所長補我國之短,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大家怎麼看呢? 請在評論區下方說出你的觀點。
四、參考文獻
[1]杜明佳.《好色一代男》與日本元祿時代町人階層的價值取向[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2]李曉.淺析江戶時代町人好色文化的形成原因[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3(10):111.
[3]王宣.略談江戶時代的町人文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01):89-91.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