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簡單背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023-06-04 04:49:51 1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寫詩的7歲少年,人生結局卻成了謎。
提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那麼無疑就是李白和杜甫了,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李杜」二人,顯然是中國詩壇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最為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詩句,卻既不是出自李白之手,也不是出自杜甫之手,而是另有他人。
這裡的「另有他人」,說的是「初唐四傑」之一,他就是駱賓王,最為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詩句,正是出自這位駱賓王之手,而提起這首詩的名字,甚至就連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也都知道,那就是——《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在我們的人生之中,最早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恐怕就是駱賓王的這首《詠鵝》吧。
這首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描寫的又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鵝,也正是這些原因,才使得這首《詠鵝》,成為了我們最入門兒的一首詩。另外,據說當年駱賓王在寫這首《詠鵝》詩的時候,年僅7歲;一位7歲的小孩子能寫出這麼優美的詩句,那麼這個小孩子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於是,我們就很想知道,這位寫詩的7歲少年駱賓王,他最後的人生結局是怎樣的呢?
駱賓王,生於唐高祖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今浙江義烏人。駱賓王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從小就是一位大才子,由於他在詩文方面的貢獻和影響,於是,他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被合稱為「初唐四傑」。
中國歷來都是講究「學而優則仕」的,所以,「學而優」的駱賓王,自然也就走向了仕途。駱賓王先後擔任過「主簿」、「侍御史」等職,後來,徐敬業(初唐名將李勣之孫,李勣原姓徐,名徐世勣,因有大功於唐,就被李世民賜了李姓)起兵討伐稱帝的女皇武則天,駱賓王也就跟著去了。
駱賓王跟著徐敬業,在討伐武則天的道路上,真可謂是全心全意,滿腔熱枕,駱賓王不但鐵了心的要反武,而且,他還因此寫下了一篇大名鼎鼎的《討武檄文》,而要說起這篇《討武檄文》,那還有一段小故事呢。
話說駱賓王的這篇以聲討武則天為核心的《討武檄文》,最後還是落到了武則天的手上。可是,當武則天看到這篇罵她的文章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因為文章氣勢磅礴,辭藻華美,竟責備起了當朝的宰相不能識別人才,以至於「人才外流」了。
新唐書中是這麼記載的:武則天初觀此文時,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一句時,驚問是誰寫的,並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關於武則天是真心愛惜人才,還是只做做樣子罷了,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卻從側面,的確能夠看出駱賓王的文才。那麼,如此有文才的駱賓王,最後為武則天所用了嗎?沒有!
然而,儘管這一點可以肯定,但駱賓王最終的人生結局如何,卻成了一個千古之謎。有人說,徐敬業兵敗的時候,駱賓王被亂軍所殺;也有人說,其實駱賓王並沒有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誰知道呢?總之,當年寫《詠鵝》詩的7歲少年,其最後的人生結局,卻成了一個謎。或許,我們更願意相信,一代才子駱賓王,最後隱居了山林,就像他筆下的那一隻白鵝,可以盡情地浮著綠水,撥著清波……
歡迎關注歷史浮雲榜,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