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和郭襄在一起的詩(金庸小說詩詞考)
2023-06-04 12:10:58 3
《神鵰俠侶》結尾,楊過小龍女告別眾人。作為「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典型,想必最為不舍的就是郭襄郭二小姐了。這裡金庸先生是這樣描寫離別情景的: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神鵰俠侶》第四十回 華山之巔
郭襄
這裡結尾為了襯託郭襄的心情,引用了一首詩,嚴格來說金庸先生已經把全詩完完整整的引在了結尾,但是現有的《全唐詩》中,這首詩還有後半段,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全文:
《三五七言(秋風詞)》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這首詩起手寫景:秋風,秋月,落葉,寒鴉。都是詩詞描寫秋景的常用意向。其中,清風、明月在唐詩中經常被用來描寫相思,例如王維的《伊周歌》中就有「清風明月苦相思」語,王勃《江南弄》亦有「清風明月遙相思」。然而在李白的手中,「秋風清,秋月明」六個字,單純寫景,不論相思,卻把一個寂寥相思的「我」的視覺感受展現給了讀者,緊接著兩句「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又從視覺感受轉向直觀聽覺感受。並以此類比,用落葉的聚散,寒鴉的停留飛起點出人的聚散別離。最後「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兩句,深切的把相思之苦寫了出來。
此處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難為情」並非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不好意思,此處的「難為」與「曾經滄海難為水」中的難為意思一致。這句的意思是我和你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相見啊,這個時節這個夜晚,這樣的景色也難以表達我現在的感情。
緊接著第二部分,筆鋒直轉,開始直抒胸臆,「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很多人很難理解後半句,這裡呢採用的是互文的手法,說的是:我的相思,長久,恆遠,無窮無盡。或者可以理解成,我的相思平日裡是對你常常掛念的想念,然而一旦被景色所觸動,就會變成濃烈而無窮盡的感情,也就是短相思。從而引出尾句:這樣的思念著你,使我自己都心生牽絆,唉,早知道會這樣,是不是當初沒有相識會好一些呢?從內涵上來說,最末句和清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有共通之處的。
這首詩金庸先生只用了前半段,是極為明智的。因為一直以來考據家們對第二段是否為太白所做是有爭議的。
首先「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一句韻腳不合,其次第二段文學形式偏騷體,與前文體式不搭。所以一般《李太白全集》只收錄前半段。這裡不做深入討論。
只說郭二小姐面臨離別,無法和楊過攜手同行,只能遍歷天涯,以期再會。
卻終究孤單終老。
從此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只要能夠遠遠的再看你一眼,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我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