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最多的機甲電影(如果你是機器人機甲迷)
2023-06-04 12:18:23 1
巨型機器人在卡通和動畫中非常受歡迎,但在電影中卻非常少見。這裡是十個值得關注的例外。
科幻小說種類繁多,包括無數的創意,從太空海盜到巨大的機器人應有盡有。在日本,有一種獨立的科幻小說類型,稱為「機甲」,著重於大型戰鬥機器人帶來的樂趣。這不僅僅是為了享受特效帶來的樂趣,也是這一類型的魅力之一。這裡真正的問題是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關係,它可以是令人寒心和不祥的,也可以是樂觀和美好的。
機甲類型既涵蓋了巨大的機器人和能將普通人變成超級英雄的機械裝備,或者至少是超級士兵。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盔甲」有他們自己的思想。這是當今電影中最完美的現代類型,融合了創造性的CGI和尖端的設計,並對人性提出了深刻的問題。以下是十部以各種尺寸的機器人為主角的電影,這些電影都會受到巨型機器人卡通和/或動畫愛好者的喜愛。
10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2015)正如大亨託尼·史塔克(Tony Stark)本人所說,鋼鐵俠(Iron Man)鋼鐵俠是一個帶有高科技假肢的智慧機器人,在《奧創紀元》中,他終於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有感知力的機器人,甚至超越賈維斯。問題是,問題是,人工智慧變成了殺人的奧創(Ultron),奧創開始屠殺全人類,這是扭曲世界和平的想法。
該續集確實是機器人迷們的一大看點,因為它的特點是鋼鐵軍團,與綠巨人作戰的反浩克、最新版的鋼鐵俠戰衣、奧創的無人機部隊,以及半機械人的生命形態(賈維斯的第二種形態)。第一部鋼鐵俠在這裡也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部分原因是它包括了第一部原型機以及奧巴迪亞·斯坦(Obadiah Stane)的超大版鋼鐵俠套裝(又名鐵霸王),但它輸給了奧創紀元(Age of Ultron)的 龐大機甲。
09明日邊緣(2014)這部電影用「活著,死去,重複」的故事情節的解釋主角被困在一個時間循環之中,這被許多人比作被被卡在電子遊戲中。也解釋了他們的技能和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提高的,以及定義一些動作場景的技術。
《明日邊緣》中的「外骨骼」顯然是為軍事用途而設計的,包括防彈衣以及捆綁的創意和致命武器。中士麗塔·瓦拉塔斯基(艾米麗·布朗特飾)更進一步,並使用了直升機的尾槳作為劍。
08樂高大電影(2014)這似乎是一個驚喜,但對於對於那些喜歡巨型機器人並能開個玩笑的人來說,在《樂高大電影》中有很多對機器人的抨擊。電影中的大部分笑話都引用了流行文化的元素,所以這個巨大的機器人出現在電影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金屬鬍子是什麼樣子,都可以舉個例子,但還有埃米特的建築機械和商業大亨穿的動力靴。
07環太平洋(2013)大家都知道《環太平洋》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接近《新世紀福音戰士》真人版的電影。不僅是大型機器人與巨型怪獸戰鬥,還有一些微妙的聯繫,比如巨型機器人是可以用情感而不僅僅是用技能控制的想法。
雖然《環太平洋》不像動畫那樣具有深刻的啟示錄色彩,但它仍有幾個明顯的相似之處,比如強調飛行員的國籍以及他們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06鐵甲鋼拳(2011)這兩種類型早在幾年前就應該結合在一起了。機器人和拳擊終於走到了一起,觀眾終於在真正的鋼鐵中實現了他們的願望。故事情節很典型,一個退休的拳擊手認為他找到了一個新的年輕天才,但這次新的年輕天才是一個被丟棄的舊機器人。
片中的主角機器人為了主人公查理和他疏遠的兒子建立了某種關係。
05第九區(2009)這是一些機械裝置把現實的科幻和當代的地球問題結合起來的電影。這不僅意味著這部電影中使用了增強的武器和防彈衣。外星人難民帶來並使用的技術還包括一種叫做「機械對蝦」的強化生物服,這種技術是外星人自己為了保護自己而開發的。
不過,別被這些花哨的東西分散了注意力。效果和想法確實很好,但是第九區處理了一些關於種族隔離和移民的非常真實的問題,利用外星人的想法,以此來闡明重要觀點。這在種族隔離後的南非(特別是約翰尼斯堡)是多麼大膽,第九區就是在那裡拍攝的。
04變形金剛(2007)很明顯,麥可·貝(Michael Bay)與流行的80年代卡通漫畫的創作者的想法有所不同。這些電影是針對大學生和年輕人的電影,而不是年齡較小的孩子看的,裡面有大量的爆炸場面、打鬥場面和廁所幽默。《變形金剛》的電影缺少那些讓令人難忘的經典劇情、對話或角色發展性,而且很少或根本沒有使用相同的設定。
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一些不值得挖掘樂趣的影片,尤其是第一部電影,當時所有電影的特效都還很新奇。原版電影也比其他電影擁有更多的粉絲。這些是為觀眾而設計的,唯一關心的是這個巨大的機器人如何撕毀屏幕,其他的什麼都不關心。
03黑客帝國:矩陣革命(2003)《黑客帝國》系列的前兩部電影中並沒有真正的機器人,這也是電影效果的一部分。當我們終於在第三部中看到他們的時候,那簡直太恐怖了。隨著戰爭被帶入現實世界,雙方戰士的視角發生了變化,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
在這部電影中,人類不得不儘可能多地使用機器來對抗機器,觀眾們可以近距離地看到高科技的飛船和保衛錫安的衛兵。當最後一堵牆被攻破時,戲劇性的一幕包括一場扣人心弦的動作戲,主角是一些被稱為裝甲部隊(APU)的強大的機械士兵。
02終結者2:審判日(1991)《終結者》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恐怖電影,講述了一個無法阻止的瘋狂怪物的簡單故事,但是幾年之後,當續集問世時,機器人在電影中的作用就發生了變化。觀眾們開始質疑人類從哪裡開始,機器人從哪裡開始,這也是這部備受喜愛的續集的主題之一。
這一點在莎拉·康納(Sarah Connor)在審判日最後幾分鐘的敘述,得到了巧妙的總結:「如果機器能夠了解人類生命的價值,或許我們也能。」
01霹靂五號(1986)機器人瓦力原型機
如果你想知道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話,那麼就看這張照片裡的艾麗·希迪。在《霹靂五號》中,她扮演了一個熱愛一切生物的角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她決定嘗試保護一個自稱活著的機器人,使其免受科學解剖的破壞。
儘管《霹靂五號》並沒有因為充斥著粗俗的笑話、種族成見以及定義了80年代睜大眼睛的幸福無知,但機器人有知覺的基本前提仍然是合理的。證明霹靂五號真的還活著的最終測試很簡單,甚至幼稚,但卻深刻而有效。
歡迎喜歡的朋友留下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