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人物形象基礎知識(小說閱讀人物形象知識點必背清單)
2023-06-04 11:54:13 3
01
概括形象類
知識儲備
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主要要素。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從而表現一定的主題。
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特徵包括兩個方面:外在特徵和內在特徵。外在特徵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職業、生活習慣等,內在特徵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狀態、精神品質等。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徵要從兩點入手:一是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和氣質等,因為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二是結合小說對人物語言、外貌、行動和心理的直接描寫,以及對環境、與他人的關係等的間接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1. 運用各種描寫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描寫手法
正面描寫
類別
肖像描寫是對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徵的描寫,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飾等。它對於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體現,有著重要的烘託作用。從人物肖像描寫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徵,甚至內在性格。小說人物的肖像描寫可以是相對靜止的整體顯示,如同電影中的人物特寫鏡頭一樣,從正面刻畫人物肖像,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林黛玉的肖像描寫;也可以是對某一局部的重點刻畫,如魯迅在《祝福》裡對祥林嫂的眼神的三次描寫
語言描寫
小說的語言描寫包括對話和獨白。個性化的對話,可以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魯迅筆下人物的語言,都極有性格特色,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楊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自欺自慰,無不繪聲繪色。富有特徵的內心獨白,也是透視人物內心、展現人物性格特點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歐也妮·葛朗臺》中葛朗臺的一句獨白:「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這句獨白直接揭示了人物對金錢赤裸裸的佔有欲
描寫手法
正面描寫
類別 特點、作用
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是指作家對人物富有性格特徵的動作所做的生動、具體的描繪和刻畫。人的行為動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外在顯現,是人物性格的具體展露。如《林黛玉進賈府》中「便不上炕,只向東邊椅子上坐了」就表現了林黛玉的小心謹慎
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的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寫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項鍊》裡對瑪蒂爾德的一段心理分析,讓現實生活與她的夢想形成鮮明的對照,突出了現實與夢想的尖銳矛盾,揭示了瑪蒂爾德一心想擺脫寒酸的生活而擠入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裕而受人奉承的貴夫人的心理
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是指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環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徵、某一細微事實所做的具體、深入的描寫,能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對「讀書」問題的兩次不同的回答,就展現了林黛玉小心謹慎的性格
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託人物形象,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 藉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來表現人物
小說中人物的身份,所擁有的社會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素,直接決定了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如《祝福》中的魯四老爺,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 是封建禮教的堅決捍衛者,他思想僵化,反對新黨,反對一切變革。已經是民國時代了,而他的思想還停留在封建時代。對於祥林嫂,他起初只是因為她是寡婦,覺得很不吉利罷了,但還能容忍;後來祥林嫂改嫁回來,他實在無法容忍,因為在他的封建倫理觀念裡,改嫁是女子最大的罪惡,他害怕玷汙了祖先。正是這種歧視,才徹底地毀滅了祥林嫂想要活下去的希望,她被掃地出門,悲慘而死,還要被罵一句「謬種」。
3. 藉助情節來展現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徵
情節是小說故事推進的過程,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人物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必須從情節入手。
4. 把人物置於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展現
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活動的。鑑賞人物如果離開了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確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因為人物的個性形成與他的生活環境有關,作者塑造一個人物,都是把他當成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人物來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與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鮮明的個性,還要看他是否有廣泛的共性。而對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須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把握。如祥林嫂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中國農村底層婦女的典型代表。
如果說前三條是側重對人物個性方面的分析,那麼,結合人物的社會歷史背景而做的分析則是側重於共性方面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最好採用兩者相結合的方法。
02形象的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識儲備
主要人物形象
小說的人物形象眾多,其中處於中心地位、被作者著力塑造的就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說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小說的最終落腳點是藉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體會。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會現象以及帶給人們的某種啟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擔的重要任務。簡言之,主要人物承擔著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如《祝福》中揭露封建禮教的罪惡這一主題就是由祥林嫂這個形象來完成的
次要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即陪襯人物或線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牽線搭橋,推動情節。在一些小說中,主要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往往可以從次要人物的眼睛裡看出來;對人物的感受、評論,往往從次要人物的嘴裡說出來。通過次要人物的見聞,把故事相關的情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動情節發展。他們的出現主要擔當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敘事功用,常常起到線索的作用。
2.側面襯託,個性鮮明。次要人物可以將原本單調的故事情節襯託得生動有趣,凸顯主要人物的品質,表達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鮮明清晰。
3.渲染氣氛,奠定基調。很多小說中次要人物的出現為主要人物的活動提供了具體環境,起到了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的作用。渲染氣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體人物。
4.揭示主題,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設置是為塑造主要人物服務的,更是為揭示小說主題服務的。小說對次要人物的刻畫貌似平淡輕鬆,實則蘊含著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說的主題,又增添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具有現代意識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新舊歷史交替時期種種精神上的矛盾
【答題規範】
答題思路
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考慮」
考慮對情節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考慮其對情節的推進作用。如果人物性格發生了變化,就要考慮情節是否發生了變化
考慮對主題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慮對文章主題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會現實和寄託情感
考慮對社會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結合社會現實深切理解人物對當代社會的思想指導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藝術價值給人們帶來的某種啟示,這也是作品的真正寫作意圖
次要人物形象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五考慮」
從「自身作用」考慮
次要人物不只是一個線索或情節上的關聯人物,有的自身還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從「襯託主要人物」考慮
襯託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襯託有正襯和反襯兩種,要指明是哪種襯託,是怎樣襯託的
從「情節作用」考慮
考慮是否起線索作用,是否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從「主題作用」考慮
次要人物與主要人物一起豐富、深化了主題
從「『我』的作用」考慮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特殊人物,它不同於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說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為是第一人稱,也有作為見證人增強小說的真實性的作用
答題模板
文章通過××形象的塑造,表現×××;對××(主題),或××(情節)等方面起到了××作用。
二、物象的作用
知識儲備
小說中物象的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題;②反覆出現,串起相關情節,從而成為全文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③襯託環境,或者具有象徵意義。分析物象的作用,首先,要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物象的作用,要注意物象的類別與特徵:像「太陽」「雪」「竹」「梅」等物象屬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環境描寫的作用,要特別注意它們在渲染氣氛、鋪設背景中的作用;像與人物密切相關的物象,要特別注意它們在表現人物方面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現的位置,尤其是反覆出現的位置,要結合上下文來分析。
審答指津
設問方式
1.小說以「××(物象)」為中心敘事寫人,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2.小說多次寫到「××(物象)」,分別有什麼意圖?請簡要分析。
3.「××(物象)」對小說的藝術表現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4.小說用不少筆墨寫「××(物象)」,這對環境描寫和人物刻畫各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
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
自身作用
物象作為小說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獨到特點、作用和審美價值,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環境作用
物象襯託了環境,要看其對時代特點氛圍做了怎樣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
人物作用
物象襯託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應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點對主要人物的映襯,如梅、玉、竹等
情節作用
物象往往是組織和推動情節發展的線索物件。物象反覆出現,串起相關情節,從而成為全文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
點題作用
物象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03探究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點。人物形象探究題是以人物形象特徵及人物形象塑造藝術為探究點的。其主要從兩個方面命題:一是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誰是主人公;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徵及所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答題規範】
(一)題型細解
常見題型
答題角度
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①從描寫的篇幅看,一般描寫誰的篇幅多,誰就是主人公;②從主題的體現看,誰是主題的集中體現者,誰就是主人公;③從情節的發展看,誰在情節發展中佔主導地位,誰就是主人公;④從描寫的側重看,正面描寫的是誰(其他人都與之形成襯託對比關係),誰就是主人公
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是否多餘?
①看此人物是否對主要人物有對比、襯託的作用;②看此人物是否對情節的發展起推動作用;③看此人物是否對主題的豐富和表達起積極作用
對某人,是讚頌還是批評?
①從時代發展的趨勢看,此人言行是否符合時代的主旋律;②從作者的感情傾向看,作者對此人的評價是讚揚還是貶斥;③從其他人物的反應看,其他人物對此人是同情還是厭惡;④從人物的命運結局看,此人的結局是值得讚揚還是批評
對某人有不同的認識,你認為呢?
從人物的不同表現、對人物品行的辯證認識分析,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合理的一面
(二)通用步驟
答題思路
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
角度一:情節的角度。情節的發展過程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長史,探究人物形象與情節密不可分。
角度二: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邏輯。
角度三:主題的角度。主題主要是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體現出來的。
角度四:環境的角度。即人物所處的現實環境,看人物與環境的關係。
角度五:合理的角度。考慮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
答題模板
文中主人公……,具有……的性格,與他所處的環境是有密切關係的(具體分析情節、社會環境),他自身……(具體分析他自身因素),這一形象具有……(社會角度、小說主題角度)的意義,是(不)符合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