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猶豫的人必讀曾國藩16字箴言(曾國藩座右銘只有16個字)
2023-05-28 02:56:58 2
千古第一完人?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總掌舵?
他的一句座右銘便足以令後輩收益頗豐。「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裡,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李鴻章對他可謂久仰山鬥,「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左宗棠一言囊括時人敬服之情,對他的評價卻莫衷一是。當他跳脫開歷史教科書中平面形象,以他的十六字座右銘為橋梁,讓我們與三維的他來一場邂逅吧。
他就是曾國藩。這十六字正是: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不妨先從字面來理解一番——事物發展變化要順應規律,沒有到來的事情不必過於憂慮;心生雜念可能做不好手頭的事情,已經流逝的不必戀戀不捨苦苦痴纏。這十六個字無一字生僻難懂,可是做起來真的容易嗎?當你猶豫糾結時,又有什麼幫助?
曾國藩面對一路高歌猛進的太平天國運動,沒有倉皇應對,一邊組派湘軍一邊等待時機。最終「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勢」的戰略將洪秀全的麾下聚於東南一隅,輕鬆殲滅。他絲毫沒有猶豫糾結,他只是順應了農民運動的發展規律。反觀,當事情發生在你的面前,無論是轟轟烈烈地幹擾了你日常的軌跡,還是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你以往的觀念,都要冷靜地看待,儘量引導事件與當下巨潮湧動的尖峰時刻相融合,正如「順我者昌」,借時代大趨勢之力相助,往往有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
曾國藩的後代不但鮮有敗家子,而且在很多領域都出了人才,曾國藩的家書裡並沒有什麼致勝遠見,就是是簡簡單單的把握當下。極具影響力的華商李嘉誠曾經說過「以往不在,未來沒來」。與其去糾結明天和未來哪個更遙遠,不如把握當下,不務空名。不可步杞人之後塵去憂慮天會不會塌下來。我們都不樂意承認自己是個庸人,那何必去過多空想糾結未來之事,庸人自擾也是自討沒趣。等未來已來,我們憑藉之前的積澱,也能將困難利落解決,勢如利刃斬朽木。
「當時不雜」四字被曾國藩自己寫得最瀟灑漂亮。這裡便不得不提他的「十年七遷」,秀才這一頭銜他考了七次,和十五歲即中了舉人的神童張之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之所以沒有放棄就是認定了目標,心無旁騖地不懈奮鬥。誰曾想到這樣一位駑鈍之人成為「文能治國,武能殺人」的文正公?不質疑自己的選擇,既然認定了遠方那個高高的的山頭,便不顧風雨兼程。
李宗盛曾在《給自己的歌》中唱過「該來的不推,走遠的我不追」,當我們感謝總有歌把心境道破時,驀然回首發現早有人說過同樣的道理。曾國藩的趣聞軼事在民間流傳甚廣,但每一樁每一件都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姿態,從未見他留戀往昔的成功,也不見他黯然垂首曾經的失敗。猶豫和糾結似乎和他的人生軌跡是平行關係,從不相交。
整個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他的十六字座右銘是否給正在猶豫耽於糾結的你,送來了凜然冬日裡一股溫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