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松導演的電視劇有哪些(前海最打動人的是主角身上向陽生長的力量)
2023-05-28 09:00:22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淨淨
繼《唐宮夜宴》、《熱愛》之後,《我們這十年》的《前海》單元中講述「逐夢大灣區」的故事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這幾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向縱深推進,吸引了眾多有志青年逐夢大灣區。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我們這十年》之《前海》,就將鏡頭對準了這片生機勃勃的創業熱土。近日,《前海》單元的導演劉雪松接受了大象新聞的採訪,講述了他在前海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在他看來,這兩位主角身上那股向陽生長的力量,恰恰是《前海》最打動人的地方。
主創的「小心思」
反映在兩位主角的名字上
《我們這十年》立足這十年輝煌成就,以單元劇形式講述「我們」的故事,《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唐宮夜宴》、《堅持》(按故事發生時間排序)等單元故事,塑造了新時代的人民群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前海》這個單元是通過香港青年葉舟與夢工場事業部主任項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創業故事,書寫了新一代大灣區青年的精神風貌。
提到《前海》,劉雪松說的最多的便是「希望」。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單元劇,《前海》很難在四集的體量中,講述一個年輕人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的故事,會顯得非常倉促。所以,在立項之初,劉雪松便給《前海》定下了講故事的基調,而主創團隊的這點「小心思」,也反映在兩位主角的名字上。劇中,林一飾演的角色叫葉舟,是一個懷揣夢想的中國香港青年。
「我對這個名字的解讀就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舟』,他的家庭、朋友不是全都支持他創業,甚至創業夥伴都中途放棄了,這就像是『猿聲啼不住』。但他最後堅持了下來,這一點非常可貴。」
而黃志忠扮演的項海,這個名字也有深意,劉雪松解釋,這個人物是已經到了不惑之年,早年成功過也失敗過,但內心的夢想始終沒有磨滅,「我覺得他也是心有大海的」。
雖然《前海》只有四集,但全篇用電影化的語言和剪輯手法,將劇中人物的成長、彷徨、糾結、艱辛與溫暖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在劉雪松看來,這兩位主角身上那股向陽生長的力量,恰恰是《前海》最打動人的地方。「這個故事最終會結束在充滿希望的時候,而不是在成功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應該沮喪,要永遠心懷希望。」
編劇採風四個月
劇本和演員都是開機前兩天才敲定
《我們這十年》劇中人物都是選取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案例進行藝術加工,以點帶面,塑造新時代普通人的群像。如何在不算長的篇幅裡,把故事講深、講透,是所有單元劇導演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為此,《前海》主創團隊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據劉雪松透露,開機之前,編劇初徵在前海「夢工場」開展了將近四個月的採訪與採風工作,整理了近5萬字的文字資料。「採風結束之後,我們決定把劇本重新調整一下,只截取其中一個小點。就像《我們這十年》所有單元的戲,都不可能用四集講述十年,只能找一個小的切口作為落腳點。」
選題確定之後,下一步便是選角。《前海》聚焦的是粵港澳大灣區,需要一定數量的中國香港演員,但由於疫情防控需求,演員無法完全到位。「後來我們知道羅嘉良老師定居北京了,就趕緊向他發出了邀請」。在戲裡,羅嘉良扮演的是葉舟的父親,作為香港TVB視帝,他一出現,不管表演還是臺詞讓很多網友感嘆「有內味兒」了。
除了羅嘉良,劉雪松透露,柯藍其實也是在最後兩天才定下來的。同時,因為劇情展現1997年的香港元朗和主角的家,並且同一個場景要快速翻景到現代,場景還原難度非常大。劉雪松回憶,為了按時開機,美術道具組的工作人員克服了佛山的颱風天氣,冒雨趕工,原本18天的工期僅僅耗費11天便搶工完成。他感嘆,主創團隊正是憑著這股精益求精、不畏挑戰的幹事精神,才成就了《前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