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為啥不多建幾個(作為世界第1壩的三峽大壩)
2023-05-28 00:25:04 1
圖為三峽大壩
作為世界第一大壩的三峽大壩,中國是咋把它給建成的?實際上,中國在建造三峽大壩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這個基礎上,才相對順利完成了大壩的建造,建造的過程有多難,從這座從孫中山時期就已經開始被討論,但到了2009年才宣布建成這點就可以知道,不過,三峽大壩這樣的世界第一大壩,真的就無法被超越嗎?也許,隨著中國大壩建造技術的提升,以及更為優秀設計和結構的被發現,三峽大壩是有可能被超越的。
圖為三峽大壩
如果單純只是說純混凝土建造的重力壩,目前而言,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已經建造出能夠超越三峽的大壩,但如果單純只是說發電量,又或者是水壩高度,三峽大壩實際上已經被超越了:中國在金沙江上遊建造的白鶴灘水壩,其高度、單一發電機的最大發電功率、以及低熱水泥等特殊材料的使用上,已經超越了原本的三峽大壩,但這並不意味著,白鶴灘水電站,就已經超越了中國在2009年完工的三峽大壩,因為白鶴灘,與三峽,是兩個不同的水壩類型,它們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的對比性。
圖為大壩頂部
相比於單純用於發電的白鶴灘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在發電的同時,還有著維持航道狀況的作用,因此,三峽大壩擁有一個5級船閘,並且隨著長江上下遊船運量的增加而在考慮建造第二個船閘的可能性,但白鶴灘水電站只是一個單純用來發電的水壩,其雙曲拱壩的結構,使得這座高度達到300米的超級大壩的混凝土用量只有803萬立方米,是完全趕不上三峽大壩的混凝土和鋼筋使用量的。 為了建設這座巨型重力壩,中國在建造三峽大壩之前,不僅需要預先設立大型圍堰,預先將河床清理乾淨,露出其下方的堅固基巖,並在其上進行加固並澆築大量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然後才完成了三峽大壩主體的建造工作,所以,人們才會說三峽大壩擁有足夠的防禦能力,甚至能夠錯誤操作下抵抗千年一遇大洪水,又或者說一些重型反建築武器的能力,因為三峽大壩的設計當中,就有著應對遭遇特大洪水,又或者遭遇襲擊的準備。
圖為洩洪中的大壩
在2019年6月底,三峽大壩完工之後不久,有人用Google Maps拍攝衛星照片,「證明」中國的三峽大壩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但實際上,在國外媒體宣稱三峽大壩即將崩潰的時候,三峽大壩自身的變形和沉降,只能以毫米來計算,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的維護,這座大壩能夠繼續工作的時間,或許會在150年以上。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中國在設計和建造三峽大壩的時候,想的東西超乎了其他所有國家和人們的想像,這也讓這座大壩的建造工作相對於普通的大壩來說變得更為艱難,如果不預先充分地進行思考,是根本沒有辦法建造出這樣的大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