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沒有企鵝為什麼(為什麼北極沒企鵝)
2023-06-13 21:07:33 2
同樣都是冰天雪地的環境,為何北極沒有企鵝,南極沒有北極熊呢?它們能否去彼此的家鄉生活?這個問題其實早在80多年前就有人做過實驗,只不過結局有點殘忍。
北極熊和企鵝
現在地球所存在的生物,都是在過去上百萬甚至上億年的時間裡演化出來的,每一種動物為何會生活在這裡,都是自然的「安排」,如果人為打破這個「安排」,輕則是死亡,重則是毀滅。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80多年前的北極地區,看看這69隻企鵝都有怎樣的命運?
「一搖一擺」的企鵝
南極來客1936年,拉爾斯·克裡斯滕森將9隻企鵝從南極帶往了北極,他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炒作出「南極企鵝在北極」這樣的話題賺錢;二是為了滿足當時人們普遍的好奇心:企鵝能否在北極生存?
「企鵝是個大族群」
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人們已經能深入南極探索,探險家們認為,南極和北極的氣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南極沒有北極熊,北極也沒有企鵝。如果把北極熊放入南極或者企鵝放入北極,它們能存活嗎?
想要解答這個疑問,那就得用動物去做這個交換實驗。考慮到北極熊是極度危險的動物,並且運輸過程太困難,乾脆就把企鵝送到北極試試。
於是拉爾斯·克裡斯滕森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從南極帶來的9隻企鵝圈養在羅弗敦群島上,並為它們提供食物。然後刊登報紙,打廣告讓大家來北極看企鵝。
很快,各路人馬齊聚羅弗敦群島,克裡斯滕森賺得盆滿缽滿。找到了財富密碼的他繼續從南極「進口」企鵝,這一次他直接抓了60隻。
羅弗敦群島
這69隻企鵝生活在克裡斯滕森的「企鵝樂園」裡,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日子過得還不錯。可是沒過多久,這波「南極企鵝在北極」的風潮就過去了,來參觀的遊客越來越少,而這些企鵝每天得吃掉大量的食物,很快克裡斯滕森就入不敷出。他的企鵝成為了燙手山芋,沒人會買,最後為了減少損失,克裡斯滕森直接將它們放歸到了北極環境中。
起初人們還能在北極某些地區看見克裡斯滕森放的企鵝,但最遲在1954年,人們再也沒有發現任何企鵝的身影,這69隻企鵝應該已經全軍覆沒了。很多人也以這個事件作為依據,認為企鵝根本就不可能在北極的環境中生存,同理,北極熊也不可能在南極生活。
其實,北極並非完全沒有企鵝,早在100多年前,北極就生活著一種「企鵝」——大海雀。
大海雀
北極「企鵝」北極曾經生活著一種體態與企鵝幾乎無異的鳥類,它是海雀家族最大的成員,名叫大海雀,又叫北極大海雀。它與企鵝沒有關係,與現存的各種北極海雀科鳥類是親戚,屬於鷗形目。南極的企鵝則自成一派,屬於企鵝目。不過很可惜,大海雀已經在1844年滅絕了。
兩個沒有親緣關係的鳥類,為何會長得如此相似?並且生活的地方還是地球的一南一北兩個極點。動物學家們認為,這是自然界很常見的趨同演化。也就是企鵝和大海雀在生態位上是一樣的,那麼在長期的演化中,就會在自然選擇下被選出相同的特徵,最後變成異父異母的兄弟姐妹。
大海雀
大海雀因為不會飛,所以就在遊泳能力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為了抵抗寒冷,大海雀也儲存了很厚的皮下脂肪。更神奇的是,根據現存的標本,大海雀連羽毛的顏色都是企鵝的黑白配色。
而大海雀也和企鵝一樣,在水裡非常靈活,但是上岸以後就行動遲緩,容易被北極熊和北極狐等食肉動物當成美食。同樣,也會被人類當成吃的。
人類的獵殺是大海雀滅絕的主要原因
大約500年前,人們發現了大海雀,這種身高1米的大鳥,渾身都是肉,並且油脂含量豐富,將其屍體點燃,就可以直接當一個火把。於是在不到300年的時間裡,大海雀遭到了人類的肆意捕殺,在1844年滅絕。
大海雀標本
有大約70隻大海雀的屍體被製成標本放在博物館裡,這也讓很多人相信,企鵝可以在北極生活,因為它的身體結構和大海雀接近。直到80多年前的那場放養失敗,才讓人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企鵝與大海雀,有哪些不同之處?導致它們雖然長得很像,但只能一南一北。
自然選擇網上有一個段子,說的是如何讓中國男足進入世界盃?有網友建議,將中國男足劃分到南極洲,在預選賽的時候,將我國的主場設在三亞,熱死企鵝,獲勝即可出線參加世界盃。
中國男足
編這個段子的人肯定不了解企鵝,因為世界上現存的18種企鵝,只有兩種企鵝生活在南極,它們是帝企鵝與阿德利企鵝,剩下的16種企鵝,都生活在南半球的各個緯度。
其中,加拉帕戈斯企鵝更是已經生活到了赤道附近,成為目前已知的緯度最低的企鵝類群。如果加拉帕戈斯企鵝代表企鵝隊出戰,那麼即使球場在三亞它也不怕。
企鵝種類
目前全世界的企鵝都是生活在南半球,基本上無法跨越赤道進入北半球區域。而南北半球的海洋裡是兩幅光景。克裡斯滕森當初抓去北極的企鵝是帝企鵝,它們不僅身體大,能吃很多,更重要的是,帝企鵝賴以為食的動物,很多都是南極獨有的,比如南極磷蝦、南極海兔、以及一些南極的海魚。
磷蝦是南極生物鏈的關鍵物種
並且南半球陸地更少,海洋更多,這就導致它的洋流也更多,比如生活在低緯度的加拉帕戈斯企鵝,它們依靠的就是秘魯寒流。寒流不僅帶去了食物,還讓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的水溫不會太高。
而北極地區,主要是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以及格陵蘭島,外加北冰洋構成,陸地面積大約海洋面積,導致北極的洋流並不多。
帝企鵝
企鵝雖然外表和大海雀很像,但是二者的基因有天壤之別。在漫長的演化道路上,大海雀的基因更適合北極地區,而企鵝更適應南極。貿然將企鵝送去北極,它可以適應北極的氣候,可如何適應北極的野外食物以及那些掠食者?
最初還有克裡斯滕森圈養,這69隻企鵝還不用愁吃喝,後來被投放到大自然後,它們就沒辦法在北極地區生存,最後全軍覆沒,客死他鄉。
這69隻前往北極的企鵝,以死亡收尾,看似殘忍,實則是最好的結局了。因為按照原則,這批企鵝屬於入侵物種,它們並非北極的原生物種,很容易帶來一系列生態問題。
就好比澳大利亞野兔,最開始也是人類帶去的幾十隻兔子繁殖而來的。
澳大利亞野兔
這是好在企鵝並不適應北極,如果它十分適應,就會在北極肆意繁殖,最後變為北極的入侵物種。動物學家們現在想起來才覺得後怕,還好企鵝並不如兔子能生,不然當年的隨意棄養又是一個生態災害。
北極熊
克裡斯滕森為了利益和人類的獵奇,不顧自然環境引進企鵝,還隨意將其丟棄在北極。這種做法危險無比,好在最後並沒有釀成大禍。這件事情之後,人類就再也沒有動過將南北極動物互換生存環境的心思,就讓它們生活在地球的南北極,永遠不相見吧!
畢竟,是地球讓它們不要遇見彼此的,就算人類強行讓其見面,也不會有什麼出乎意料的事情,反而會讓其中一方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