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壺口瀑布 攻略(只看黃河壺口瀑布)
2023-06-22 07:58:19 1
黃河壺口瀑布,中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與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之間,屬於兩地共有景區,距吉縣城約20千米。濁浪翻滾,狂濤怒吼的壺口瀑布舉世聞名,吸引著無數遊人前來一睹其極為壯觀的場面。不過,假如來此一回只看了壺口瀑布(壺口十大景),這樣的行程就不那麼完美了,因為附近兩岸還有許多景點,應該都看遍了才算不虛此行。在吉縣一側,其壺口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千米,主要景區景點還有人祖山、克難坡、柿子灘遺址、錦屏山等。
人祖山。位于吉縣縣城西北約30千米,西與壺口瀑布為鄰,海拔高度1742.4米。人祖山體勢雄偉壯觀,風景秀麗多姿,保留著原始森林的古老風貌。主景區面積達45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人祖廟、玄天上帝廟(俗稱「高廟」)、孔山寺、滾磨溝、穿針梁、造化坪、臥雲石、馱山巨鰲、福壽巖、連理枝以及玻璃橋和高空滑索等。山中還建有忘憂山莊,可提供食宿,其窯洞式賓館很有特色。
克難坡。位於壺口瀑布東岸的黃土山頭,距壺口瀑布約10千米,由六條溝梁組成。克難坡原名南村坡,住有六戶人家,因南村音似難存,閻錫山將其改為克難坡,同時將六條溝命名為西新溝、一新溝、二新溝、三新溝、四新溝、五新溝。抗日戰爭的最後五年(1940至1945),閻錫山的第二戰區司令官總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會等首腦機關曾駐紮在這裡,包括軍隊,幹部、學生、眷屬等,人數最多時達兩萬多人,當時人稱「小太原」。
克難坡是以內外兩道城垣構成的軍事城堡,一、二新溝居內,是城的核心地區;三、四、五新溝和西新溝為外城。內部主要建築有閻公館、實幹堂、田步室、批評室、克難室、競賽室、檢討室、真理室、克難小學、紡織廠、發電廠及望河亭、忠義詞、集體墓地等;城堡周圍設有六道關卡,四周深淵峭壁的制高點上均建有碉堡。為了便於防空,各個溝梁下都挖有防空洞,有的把溝梁挖通,如一至三新溝和一至西新溝,都可以在洞內直接通行。
柿子灘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吉縣東城鄉真村西村,為舊石器時代遺址,是中國目前距今2萬至1萬年間,現存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原地埋藏遺址。已發現兩處巖畫,10餘處人類用火遺蹟,上萬件石製品,包括石磨盤、石磨棒、削狀器、尖狀器、錐鑽、石鋸、琢背石片和蚌質穿孔裝飾品及動物化石等。
錦屏山。位于吉縣城南,相傳唐尉遲敬德曾途經此地掛甲,又名掛甲山。錦屏山主要分三個景點:
摩崖石雕。錦屏山腳下從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開始至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間的歷代摩崖石雕,共有五區七組。石雕刻工精細、造形優美,其中有一佛像,右手託腮,左膝微屈,兩目微合,神態自若,運用了浮雕與線雕相結合,富於立體感的手法雕刻而成,實為精品之作。
大鐵佛。摩崖造像旁的佛閣內端坐著一尊大鐵佛,高2.5米,鑄於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三月。鐵佛原存放于吉縣屯裡鎮五龍宮村的鐵佛寺內,後被盜,追回後安放於此,有樂善好施者飾以金粉,使這尊鑄造技藝精湛、栩栩如生的佛像,更加輝煌端莊。此處還有北魏、隋、唐各代文字碑刻數十尊及閻錫山在克難坡的《洪爐歌》石刻一方。
皇天后土廟。坐落在錦屏山巔。廟內現塑有伏羲與女媧像,廟下方有造形優美的鐘鼓樓,鐘樓內懸掛金代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鑄造的原安平村安國寺大鐘一口,此鐘花紋清晰,聲音宏亮。
吉縣的旅遊景區景點還有蔡家川森林公園、禹帽峰、狄城遺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