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天宮是哪裡的經典動畫片(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故事)
2023-06-04 23:35:04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版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時長為114分鐘左右,是《大鬧天宮》的影迷們自發組織起來,參考了各種版本包括法國、瑞典等版本修復整理加字幕之後的作品。
興致勃勃再次看了一遍,又發現了一些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孫悟空和二郎神的變身大戰中,各種巧妙的設計讓人目不暇接:
孫悟空變成小鳥,沒忘了手搭涼棚四處看。
孫悟空變成小魚,祖傳手藝依然沒忘。
等到孫悟空變成仙鶴,摁住二郎神變成的狼時,揮拳的動作怎麼有點像武松打虎呢。
當然筆者也看到了一個以前沒注意到的BUG,託塔天王他們喊玉帝萬歲?你這是欺君啊,你咒誰只能活一萬年呢。
雖然已經有海量文章在討論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筆者仍然還想再寫一篇,如果系統因為同題材文章太多不給推薦那就留著自己看。
一、《大鬧天宮》創作的背景,萬籟鳴一生夙願
我國動畫產業的祖師級人物是萬氏兄弟,其中老大萬籟鳴是這個家族的核心。他們製造了一系列中國動畫歷史的第一,而《西遊記》和孫悟空也一直是萬氏兄弟的目標。
上世紀三十年代,受西方電影《白雪公主》的影響,萬氏兄弟歷時一年半製作了西遊記題材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1941年成功上映引起轟動,甚至直接促使日本動漫業誕生了他們的動漫祖師爺,這是後話。
萬籟鳴最喜歡的孫猴子還不是這裡,而是《大鬧天宮》的那個,也曾經有商人願意給他投資,萬氏兄弟畫了大半年之後,商人認為不賺錢不拍了,這成了萬籟鳴心裡的痛。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萬籟鳴回到上海,他導演了一系列動畫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到1961年,製作《大鬧天宮》的條件終於成熟了,在上美影廠廠長特偉的支持下,製作周期達兩年多的《大鬧天宮》畫下了第一筆。有一種說法是,特偉本來想把《大鬧天宮》留給自己導演,但他還是支持了已經為此準備了幾十年的萬籟鳴。
有意思的是,《大鬧天宮》的結尾和《西遊記》相差非常大,孫悟空打破靈霄寶殿之後回到花果山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如來佛祖也沒有五行山。
據說,這個結尾就是萬籟鳴從小就考慮好的,他不能允許孫猴子被打敗,這也是很多小朋友的真實想法。
這個說法也許是真的,但《大鬧天宮》選擇這個結尾當然也和整部電影的立意有關。
二、時代特色造就經典美猴王形象
有一說一,《西遊記》裡和孫悟空和《大鬧天宮》裡的美猴王,其形象還是有區別的,相對來說鬥戰勝佛形象更為豐滿,而美猴王則更為單純,他嫉惡如仇又率性真實,敢打敢拼目空一切,因此《大鬧天宮》裡的孫悟空顯然更能博得大多數觀眾的喜愛,因為他的人生過癮啊。
同時,《大鬧天宮》的立意也符合當年的時代特色,不畏強權反抗封建統治的孫悟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在這部動畫片裡體驗這些思想的畫面比比皆是。
比如孫悟空第一次去天庭時,玉帝是高高在上的。
等到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帝的形象已經縮小到孫悟空的胯下。
而孫悟空在去御馬監上任時,下屬跪在地上迎接他,孫悟空的一句「你們這是幹什麼」將他追求平等的人格表現出來。
按理說,這麼具有時代特色的動畫片應該只能是民族的,很難是世界的。
恰恰相反,我們一些學習西方的動漫作品走不出國門,堅持民族文化並含有時代特色的《大鬧天宮》卻在國外非常受歡迎,這叫什麼?這就是「站著把錢給掙了!」
說到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虫了。
三、手塚治虫的孫悟空之夢
說句不算太過分的話,論起做動畫,我們曾經是日本動畫產業的師父,也是他們的領路人。
1943年,手塚治虫看到了萬氏兄弟的動畫片《鐵扇公主》,從此決定將來要去做動畫職業。
手塚治虫心中一直有一個和萬籟鳴一樣的目標,那就是孫悟空。
當手塚治虫看到《大鬧天宮》時他非常激動,來到中國後和萬籟鳴以及《大鬧天宮》的首席動畫設計嚴定憲見了面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我們從這兩幅手塚治虫的畫作裡可以看到他對《大鬧天宮》和孫悟空的喜愛,以及對萬籟鳴嚴定憲等同行的尊敬。
在手塚治虫去世前製作的最後一部自傳體動畫《手塚治虫物語:我的孫悟空》裡,我們看到了他和萬籟鳴一同探討孫悟空的畫面。
手塚治虫去世前告訴手冢動漫公司總裁松谷孝徵,萬籟鳴是他最尊敬和佩服的人,都說手塚治虫是受迪士尼的影響,其實他受到萬籟鳴的影響更早也更深遠。
手塚治虫去世時,《我的孫悟空》並沒有完成,松谷孝徵接手完成最後的製作,他說,手塚治虫製作這部動畫的目的也是為了給萬籟鳴打一個招呼,告訴萬先生,我去了。
1997年,萬籟鳴去世,他似乎帶走了一個屬於中國動畫的時代,很多人都感嘆,《大鬧天宮》將無法複製。
四、無法複製的《大鬧天宮》難在哪裡
當然,我們得承認一點,《大鬧天宮》的無法複製,中間確實存在懷舊因素,像《大鬧天宮》的配音演員,邱嶽峰(孫悟空、太上老君)、畢克(東海龍王)、富潤生(玉帝)、尚華(太白金星),於鼎(託塔天王、馬天君)、李梓、劉廣寧(仙女)等人都是大師級的配音演員,以後很難再有。
而技術上來講,《大鬧天宮》是可以複製的,但其成本極高。
據嚴定憲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製作《大鬧天宮》時,每十分鐘的動畫他們要製作7000-1萬張原畫,光上集的原畫就有七萬張,再加下集所有原畫超過十萬張,這是劇組二三十個人耗費兩年的心血,這個工作量和成本,是現在商業電影公司無法承受的。
即使使用電腦製作動畫片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動畫片涉及到的海量細節,也是現在很多動畫從業人員無法沉下心琢磨的。
總結一下,《大鬧天宮》是一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純藝術作品,而在商業社會裡,純藝術作品的生存空間很小,經濟利益是擺在首位考慮的,這是難以解決的痛點。
大師的故去,當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心中有夢想,用畢生去實現。
萬籟鳴先生的墓碑前,就是那個讓他想了一輩子的孫悟空。
END
,